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封疆 > 第二百四十章 东厂提督
  魏渊这话是说到王徵的心坎上了,他何尝不想把自己毕生所学全部奉献给这位难得的少年知己。然而,身上的驿卒服饰在时刻提醒着他自己的身份。王徵看了看一脸期待的魏渊,心有不甘的回答说:

  “多谢大人抬爱,老朽心向往之,恐身不能行。如此戴罪之身,只怕是难以接受大人的这项重托了。”

  王徵的话并没有挫伤魏渊的热情,他依旧认真的看着面前的机械专家兼科学达人,一字一句的说道:

  “老人家只管回答想与不想便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无需多虑。”

  “这...”

  望着一脸炙热表情的魏渊,王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动。他不明白自己已经活了大半辈子、身子骨都埋进黄土里一大半了,为何今天在魏渊的面前燃起了久违的激情。也许,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有人赏识,倾力支持自己的科研事业,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大的理想也不过如此。

  “老朽愿意!”

  “好!”

  魏渊“腾”的从地上起身,朝着身旁的金鹰卫队高喊道:

  “来啊!备马,准备启程!”

  紧跟着魏渊转过脸来向王徵问道:

  “不知老人家的身子骨还骑得动战马吗?”

  虽是询问,但王徵分明从魏渊的眼中看到了志同道合之士的那份信任与期望。他也缓缓的站起身来,自信满满的回答说:

  “大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说罢接过金鹰卫队将士递过来的马缰,深吸了口气,翻身一跃坐到了马背之上。

  小小的驿站内外,原本午后的安宁随着魏渊的一声军令顷刻间不复存在。身披甲胄的将士们纷纷列队上马,战马的嘶鸣声使得驿站内外一派紧张的气氛。驿卒们看到队伍准备启程了,也长长舒了口气,心里还盘算着等这一队人离开之后还能在睡着回笼觉。可突然间有眼睛好使的驿卒发现了王徵也坐到了战马之上。

  “哎!老王头!你怎么也要走啊!”

  由于王徵的身份是充军流放,因此没有朝廷的命令是不得离开驿站的。其余的驿卒一看王徵也要随军离开,原本是要上千阻拦的。但又惧怕此举会触怒魏渊,于是他们便小心的聚了上来。

  “老王头,你可不能走啊!这要是上面知道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王徵冲着这些相处了多年的驿站同僚们拱了拱手。

  “老朽承蒙众位这么长时间的照顾,我老了,这次能有机会实现我的科学梦想,就算是死又有何惧。”

  魏渊在一旁“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有我在看谁敢跟老人家您过不去。”

  说着魏渊手拿着马鞭蔑视的瞥了一眼面前的驿卒,这些人与魏渊的视线相交,不由得纷纷低下头去赶紧退到了一旁。王徵也不再多言,跟在魏渊的身后驱马离开了驿站。刚刚来到门前,整支队伍的靠后位置,仅有的一辆四轮马车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出于职业习惯,王徵第一时间便来到了这辆马车的旁边,仔细的观察了起来。马车车轴衔接处的圆盘设计让他很是惊讶,此时魏渊也跟了过来。

  “怎么了老人家?”

  “哦,没什么大人。老朽只是觉得这圆盘设计的甚是巧妙,如此一来便很好的解决了马车转向的问题。只是不知这种天才的构想是出自何人?”

  魏渊心道:这科学家出手就是不一般,一眼就看到了问题关键所在。

  “实不相瞒,这乃是刚刚那西洋人范尼同我军中的宋应星一起研制出来的。”

  王徵听罢连连称奇,而后他频频点头说:

  “啧啧!有如此高人相助,老朽有十足的把握定会为大人造出心仪的自行车来!”

  但同时他也有所疑问,为何都是精骑的队伍中会如此突兀的多出这么一辆四轮马车呢?然而此刻却容不得他多想,传令官来到魏渊马前道:

  “启禀大人!队伍已集结完毕!”

  “出发!”

  随着魏渊的一声令下,这一支骑兵队一路向北着疾驰而去。奔向大明帝国的心脏——京师顺天府,那里既有让人目眩神迷的荣光与梦想,也有着足以将人打入十八层地狱的阴谋和杀戮。

  杨嗣昌临死前曾经嘱咐自己的儿子杨山松日后再走投无路之时可以去投奔魏渊,然而在说这话的时候杨督师可能是忘记了,他已经寄出了一封足以致魏渊于死地的书信。此刻都察院左都御史吕邦华已经召集了朝中的浙党众人,给魏渊罗列出了一张长长的罪状表,就等着时机恰当之时当面上奏天子了。

  同时跃跃欲试的还有东林党的人们,一封来自凤阳巡抚史可法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已经送到了首辅大臣周延儒的书案之上。这位老谋深算的官场狐狸正在盘算着如何处置这封检举魏渊的信件更为妥当。这种事首辅大人亲自出面当然是不合适的,最终周延儒决定让手下的言官们去打这个头阵,而他则在,幕后静观其变。

  奉天殿上的崇祯皇帝在焦急等待着魏总督,而乌云密布下的紫禁城则将迎来一场腥风血雨的洗礼。

  夕阳的余晖将万丈红霞洒到了金碧辉煌的皇城之上,乾清宫东暖阁外,一个身材发福、精神饱满、没有胡须的男子在宫门外驻足而立,他又仔细看了看刚刚收到的密报,思索片刻之后迈步走进了宫殿。这名男子就是东厂提督兼御马监太监曹化淳。

  曹化淳早年入宫之时便被分到了信王府为奴,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后来信王朱由检变成了大明崇祯皇帝,曹化淳深得皇帝的新任和倚重,在宫中的地位也十分的显赫。这一日被皇帝召见,他刚要入宫,便有东厂的番子送来了密报。曹化淳见信中所说之事事关重大,便不敢耽误,拿着密报直接来面圣了。

  崇祯坐在乾清宫东暖阁内翻看着各省呈报上来的文书,一件件烦心事让他觉得心情甚是压抑。崇祯想抬眼看看庭院中的风景放松下心情,可放眼望去,暮色来临之前的黄昏带给他的唯有浓浓的悲凉。不觉间,崇祯叹了口气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突然他又觉得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而且是要中兴大明的有位之君,如此长吁短叹实在是有伤帝王威仪,而且如此诗句难免显得太过悲观。于是便赶快将视线重新移回到一摞摞的奏疏上来。

  恰在此时,门外传来了太监略显尖锐的传报声。

  “东厂提督曹化淳求见”

  崇祯收回了游离的思绪,顿了一顿之后,不带任何感情的低声说道:

  “传。”

  不一会儿,曹化淳便躬着身子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

  “老奴给万岁爷磕头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轻轻摆了摆手,对于自幼便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曹化淳,崇祯一直给予着极大的信任与尊重。

  “罢了,曹公坐下说话。”

  “谢万岁!”

  此番宣曹化淳来,崇祯主要是想询问再建禁军勇卫营的一些情况,禁军勇卫营又被称为腾骧四卫。最初成立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年间,隶属于御马监统领。这支禁兵的兵源来自于各地卫所挑选的精壮之士,史书上有“天下卫所官军年力精壮者及虏中走回男子”的记载。

  腾骧四卫并不在指挥使司所管辖的二十二卫范畴之内,其地位高于二十二卫,可以称得上是禁兵中的禁兵。后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禁军勇卫营的战斗力已经同寻常卫所无异。

  崇祯元年,面对内忧外患局面,崇祯皇帝决定重新整顿禁军勇卫营。当时负责此事的正是御马监太监曹化淳,为切实提高新军战斗力,曹化淳选拔将军方面很下了一番心思。卢九德、刘元斌、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等一大批的良将猛士纷纷被提拔了起来。随着这些能征善战武人的加入,禁军勇卫营的战斗力迅速提升,一跃变成了大明军事力量中最为引人注目新兴势力,成为了崇祯皇帝对内围剿“流寇”、对外抵抗建虏的一张王牌。

  然而这支王牌军队经过数年的南征北战,如同救火队员一般在中原大地上疲于奔命,如今依然是被拆分的七零八落了。面对着辽东满清政权的虎视眈眈,内部流贼烽火遍及整个中原大地。崇祯变得更为多疑起来,他深深的感到作为大明支撑力量的卫所军问题重重,官军多数是些草包无用之辈。那些地方上的将领则大多拥兵自重,难以节制,崇祯皇帝难以忍受将领们的日渐跋扈。为打破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他急需一支忠诚自己的善战之师。于是崇祯便萌发了重建一支禁军勇卫营的想法。

  崇祯微微抬了抬眼皮,尽量使自己的表情显得轻描淡写,作为君王他绝不会在臣下面前表露出哪怕一丝的迫切感情来。他在等待着曹化淳主动向自己奏报有关再建勇卫营的相关情况。

  曹化淳心里一直想着密信的事,刚刚谢过崇祯之后便赶忙躬身启奏:

  “启奏万岁,刚刚老奴收到东厂的番子密报,押送罗汝才的军队出事了。”

  崇祯的心里一惊,他忙问道:

  “出什么事了?”

  “队伍行刚刚进入河南境内便遭遇了闯贼部众的截击,两军在商丘发生了遭遇战,罗汝才下落不明,武平卫将领武安国率领部分官军退守归德府。”

  “什么!?”

  崇祯的双眼猛地瞪了起来,里面布满了血丝。

  “魏渊呢?他没有亲自押送罗汝才吗?”

  曹化淳低着头小声的回答说:

  “据东厂的番子禀报,魏渊率少量精骑已经过了沧州府,不出三日便可抵达京师了。”

  “啊!竖子坏朕的大事!朕命他亲自押解,他却敢自己先行入京。真是可恨!该杀!”

  曹化淳深知崇祯的脾气,此刻他匍匐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乾清宫内候着的太监和宫女也纷纷在乾清宫内外跪倒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