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封疆 > 第三百零九章 松山会战(二)
  由小凌河北岸渡河向杏山城挺近的汉八旗15000余人,毫不费力的就穿过了明军外围防线。夜色之下隔着老远就听到杏山城明军大营方向传来乱糟糟的人喊马嘶之声。

  耿仲明身穿重甲,尖胄头盔上插着高高的白缨,配上一副魁梧的身材,很有些大将军的气势。他端坐在马上看了看明军大营的形式,谨慎的向身旁的孔友德劝说道:

  “二弟,代善这老小子让咱们打先锋肯定是没安好心,此战咱们还需小心应对才是。不如大军先在此地利用明军留下的阵地暂且修整,待探马再探军情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孔友德四十岁上下的年纪,皮肤黝黑,身材虽不如耿仲明办魁梧,但却也是精壮的汉子,短小的胡须被修剪的十分得体,一双不大的眼睛内放射出逼人的寒光。此刻的他宛如觅食的秃鹰般,死死的紧盯着杏山城内的明军。不同于耿仲明,此刻这位大清的恭顺王并未佩戴头盔。他的前额剃的锃亮,可脑后的发髻显然留了更多,虽说也扎着辫子,但却不是似代善那般的金钱鼠尾辫。

  这位为大清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汉军正红旗王爷,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孔友德,铁岭矿工出身。虽说不识字,但却长于弓马之术,投军之后效力于皮岛总兵毛文龙帐下。孔友德骁勇善战,每临战事总是奋勇在前,可谓是勇冠三军。当时耿仲明也是毛文龙帐下的武将,也就是在那时,孔友德与耿仲明结为了异性兄弟,耿仲明年长为大哥。

  崇祯元年,袁崇焕督师辽东,上任之初便借机处斩了不听话的毛文龙,毛文龙之死对孔有德的触动很大。他认为认为毛文龙无罪却横受屠戮,渐渐的开始对朝廷常寒心起来。由来由于受到同僚的排挤打压,孔友德愤然发动了“吴桥兵变”,引发了震撼山东局势的登莱之乱。后来朝廷出兵平叛,孔有德见登州难保,于崇祯六年率叛军万人突围,弃城登船由山东半岛逃向辽东半岛。在辽东登陆之后,孔友德率叛军及家眷10000多人向辽东的满清皇太极剃发乞降。孔友德等明朝将士由此摇身一变成了大清国的栋梁之臣。

  皇太极对孔有德等人的这次归降极为重视,其中孔友德归降带来的满清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等物更是令皇太极笑的合不拢嘴。皇太极亲率诸贝勒于盛京城外十里相迎孔友德,并以女真人最为隆重的“抱见礼“相待。孔友德大为感动,至此便开始死心塌地的追随皇太极左右,充当清军南下攻明的急先锋,为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听了耿仲明的话,孔友德默不作声,他一面观察着杏山城外的形式,一面想着耿仲明的话。的确,像代善这种满清权贵是打骨子里瞧不起孔友德他们这些汉人的。当先锋立大功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更不会平白无故的砸到他孔友德的头上,孔友德心里十分清楚,代善无非是想让自己来试探明军是否有诈罢了。

  耿仲明刚想传令全军原地待命,孔友德突然开口说道:

  “大哥,明军不是诈败,而是真的溃败了。”

  耿仲明闻言大惊。

  “何以见得?”

  “大哥你看,先不说这杏山城乱的彻底,但凭逃兵逃跑的方向我便断定明军必然是真的溃乱。”

  “逃兵逃跑的方向?”

  在一旁的尚可喜疑惑的问道,他也毛文龙旧部,后来与孔友德一起投降了满清。尚可喜的身材干瘦,重重的铠甲在他身上显得极不匀称。

  “不错,洪承畴若是设计诈败,那逃兵肯定会四散奔逃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诱使我军深入。可如今你们看。”

  说着孔友德抬起马鞭指向杏山城的方向继续道:

  “杏山城外火把攒动,人声鼎沸。可这些动静集中在了城南一侧,城北方则根本就无人出逃。这说明逃兵都是向着西南方向撤退的,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刻逃跑的话,肯定会向着家的方向,由此我断定明军是真的崩溃了。”

  耿仲明想了想,觉得孔友德说的的确有些道理,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耿仲明刚想再说些什么,只见孔友德猛的抽出了腰间的佩刀,不由分说的下达了总攻的军令。

  “全军听令!明军已然溃不成军,此刻正是取其命、斩其首的最佳时机。今天谁要是不砍下几个首级来报功,可别怪我孔友德没给他机会啊!”

  军令传达之后,先是引来汉八旗将士的一阵哄笑,接着便是极度亢奋的吼叫之声。这些汉八旗的将士虽是汉人,军纪上也较那些满八旗的敌人强上了许多,可长期沾染八旗子弟的习性,也使得这些汉八旗将士变得嗜血杀戮起来。战场之上,他们留着鞭子、精于骑射,已经与真正的八旗没有多少区别了,这些汉八旗的将士嗷嗷怪叫着开始向着杏山城内外的明军发起了冲锋。

  由于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率先率部弃寨而逃,引发了杏山城内一连串的骚动,先是宁远总兵吴三桂所部被乱军冲散,紧接着密云总兵唐通也在慌乱之中率部仓促出杏山城西门向宁远方向逃去,山海关总兵马科则是在得到全军溃散的消息后,不顾洪承畴原地守营的军令,私自率部移营退出杏山城,于杏山城外集结收拢四散溃逃的明军。

  孔友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率领的15000名汉八旗将士由东北方向杀来,首当其冲便碰上了刚刚移师出城的山海关总兵马科所部。孔友德麾下的这15000名汉八旗兵中,有骑兵3000人,步兵12000人,其中步兵12000人中有火铳兵3000人,长枪兵5000人,刀兵3000人,弓弩兵1000人,另外还有携带运输10门红衣大炮的100名“炮兵”。

  袁崇焕的宁远大捷令皇太极见识到了火炮的威力,由此八旗兵每战必载炮而行。汉八旗善于使用火器,因此是满清军队中攻城拔寨的主力,火炮更是军中必备的武器之一。孔友德此番担任先锋,负责攻取杏山城,10门红衣大炮可是他手中摧城拔寨的王牌所在。

  杏山城外山海关总兵马科集结着溃散的士兵,夜幕下将士们举着火把大声的吆喝着,明军的这一举动很快引来了孔有德的注意。

  孔有德紧急传令全军停止前进,而后他命令将10门红衣大炮推了出来。他冷笑着与身旁的耿仲明说道:

  “明军毕竟有十来万军队,敌众我寡,还是先用大将军炮向大明的弟兄们打个招呼。”

  耿仲明会意一笑。

  大将军炮是清军营中对红衣大炮的一种尊称,比喻其在战场之上犹如大将军般不可阻挡。

  汉八旗士兵熟练的操纵着10门红衣大炮,由于夜幕沉沉,杏山城外的山海关总兵马科所部只是注意到了由小凌河北岸来攻的敌兵,但是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

  在杏山城的东北侧,明军与清军遥遥相望,一时间乱哄哄的马科营内也变得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气凝神,西南隐约传来的明军溃败之声更显得战场四野一片寂静。

  短暂的沉寂过后,孔有德挥舞着手中的佩刀喝令道:

  “开炮!”

  炮营的总旗官快速的挥动手中的令旗。

  10名火炮手同时点燃了红衣大炮的引线,汉八旗众将士屏气凝神,紧张的注视着嘶嘶冒着火花的火炮引线。

  引线闪动着灿烂的火花,在夜幕之下显得分外灿烂。引线越烧越短,猛然间炮口一道火光喷出,一声巨响响彻寂静的夜空,接着是一声声的巨响。10门红衣大炮粗大的炮口喷涌出大片硝烟。电光火石火之间,炮身剧烈的颤动着,一枚枚黑色的铁弹飞出炮膛,向着不远处还在观望的明军射去。

  巨大的响动瞬间将马科营内明军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有反应快的明军士兵高声喊道:

  “建奴开炮啦!”

  一声惊呼在明军阵营内顿时炸开了锅,刚刚惊魂未定的马科所部立时便慌乱起来。

  轰的一声巨响,黑色的炮弹马科身旁炸开了花,被激起的大片土石,夹杂着火药强大的冲击力将总兵马科掀翻在地,马科重重的摔倒在地上,顿时失去了意识。

  主将坠马昏迷,又面临敌军炮火的打击。马科手下的山海关所部还未抵抗就向着不可挽回的溃败局面而去。

  又是一阵炮火打击,震天撼地的巨响之下,明军一个个宛如惊弓之鸟,慌不择路的四散奔逃,幸亏有亲兵的护卫,否则坠马昏迷的马科只怕是要被乱军踩死了,慌乱情形可见一斑。

  眼看对面的明军溃不成军,孔有德放声狂笑,在有一阵火炮打击之后,孔有德下达了出击的军令。

  3000名汉骑兵分成两队于左右两侧砍杀四散奔逃的明军,中路由3000火铳兵,5000长枪兵,3000刀兵,1000弓弩兵组成的步兵方阵,如巨石般向着明军阵地压了过来。一阵阵箭雨落下、一排排枪声响起,慌不择路的明军如被镰刀收割的麦穗般,纷纷成了清兵的刀下之鬼。

  在屠戮一番之后,孔有德率军直接冲进了城门大敞四开的杏山城。大骚乱导致明军各营的防御形同虚设,一路横冲直撞的汉军正红旗很快便杀到了洪承畴总督大营之外。

  与城内骚乱的景象不同,高挂洪承畴大红帅旗的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肃静无哗,没有一丝营内骚乱的迹象。见此情形孔有德大感意外,他急忙命令军士在大营外的壕沟边停下来,不敢再贸然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