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85章 奖赏
  时间缓缓地进入了正德16年12月份,如果按照后来的阳历来说,现在都已经是进入了1月份。是北方最冷的时候。

  天气越来越冷,零下二十多度。

  因此虽然事情很多,但朱厚熜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因此一直不召开早朝。如果召开早朝,大家都受累。甚至为了皇帝和大臣不用太早起来,朱厚熜把自己平时上武英殿处理政务的时间,再次往后推了半个时辰。

  每天都是过了八点之后,朱厚熜才开始在武英殿处理政务。

  当然到了年末,特别是京察之年,开始有大量的官员调动。利用这个机会,朱厚熜也开始奖赏,一个是让自己顺利登基之人,一个是自己登基之后立下功劳的人。

  让自己顺利登基之人,就是定策之功、迎驾之功。

  本来对于朱厚熜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劳。因为定策之功,才让朱厚熜有机会成为皇帝。其他任何一个功劳,都无法和这个功劳相比。

  但杨廷和对于这个封赏是比较抵制的。

  因为在杨廷和看来,一旦大肆封赏这个,必须要同时封赏勋戚和内官。这是杨廷和不能接受的。从明武宗驾崩到现在已经八个月时间,这八个月下来杨廷和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击权贵。

  而打击权贵当中,勋贵、外戚、内官是重中之重。

  被杨廷和打击很厉害。

  杨廷和是不想看到这些人重新崛起,因此极力抵制朱厚熜奖赏这些人。为了抵制这个,杨廷和甚至是带头推辞奖励。朱厚熜给当时的几个内阁阁臣,都是准备重奖。

  给他们家族一个爵位,也就是伯爵。

  在和平年代,给文臣伯爵的爵位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不过杨廷和他们毕竟有定策之功,确定了朱厚熜的皇位,这样的功劳对于朱厚熜来说是非常大的。给他们爵位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杨廷和拒绝朱厚熜的奖赏。看到杨廷和不接受伯爵的世袭爵位,朱厚熜又奖赏杨廷和家族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但杨廷和再次拒绝。杨廷和再次拒绝,朱厚熜想了一下,又给杨廷和家族荫封世袭京官四品职位,杨廷和依旧是选择拒绝朱厚熜的奖赏。从开始论定策之功,杨廷和是接连拒绝朱厚熜三次的封赏。

  定策之功功劳太大,不封赏不行。可是杨廷和把这些都推辞,所以朱厚熜就加封杨廷和为太傅,这属于是虚衔。但连太傅这个虚衔,杨廷和也拒绝。杨廷和认为自己丁忧归来时间太短,且文臣获得太傅只出现在开国的时候。因此破格提拔太傅和朝廷规定不符合,再次拒绝了朱厚熜的奖赏。

  最后朱厚熜只能是诰敕,嘉奖杨廷和的功绩。

  杨廷和是朱厚熜登基最大的功臣,没有杨廷和一言而决,朱厚熜是不可能成为皇帝的。虽然“皇明祖训”有兄终弟及,但如果当时杨廷和决定选择另外一个人,或者选择给明武宗过继也不是说不过去。当然这样选择,肯定也会让杨廷和受到别人的诟病。

  因为选择明武宗子侄辈,年纪会比较小。且违背兄终弟及,关系也远了一层。按照“皇明祖训”,朱厚熜绝对是最适合的人选。但那也是因为杨廷和的选择。

  更不用说杨廷和不仅仅有选择朱厚熜为皇帝的定策之功。

  更有之后的稳定朝局之功。甭管杨廷和的目的是什么,杨廷和解决了手握重兵的江彬,以及闹事的吏部尚书王琼,给朱厚熜登基扫除了障碍。

  因此一句话来说,朱厚熜能够登基,杨廷和绝对是第一功。

  可是现在杨廷和不接受朱厚熜这些封赏,其他那些人谁的功劳比杨廷和大。杨廷和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抵制朱厚熜的封赏,让其他人都无法得到更多的封赏。

  杨廷和的策略是成功的。

  因为杨廷和拒绝了封赏,所以下面的封赏都无法太高。目前赋闲在家的谷大用他们,心中最痛恨的就是杨廷和。他们本来是希望朱厚熜封赏定策之功、迎驾之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重新出山。可是杨廷和不接受封赏,他们就更没有好处。

  除了定策之功之外,朱厚熜接下来要奖赏的就是,朱厚熜登基之后立下功劳的大臣。这里面依旧有杨廷和,因为杨廷和还有辅佐之功。

  当然朱厚熜要奖赏,当然不是为了奖赏杨廷和。

  朱厚熜登基之后,主要是有三件大事情。分别是清理冗员、清查庄田,以及刚刚结束不久的大礼仪之争。朱厚熜对这三个大事情当中的功劳,都是分别奖赏。

  清理冗员,不算内阁阁臣,那么以督察院左都御史石珤为第一功。

  清理冗员做的是最好的,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清理的目标,为朝廷财政省下了大量的银米。因此根据石珤的功劳,朱厚熜给石珤加少师及太子太傅,兼任督察院左都御史,继续掌督察院。

  从此刻开始,石珤品级就成为了从一品。

  以及跟着石珤一起参与清理冗员工作的官员,基本上都官升一级。有些人品级升一级,但因为没有位置,继续在原来的官职上。不过品级上升,俸禄也上升,未来有位置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也会是他们。

  就连戴罪立功的原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彬,也因为配合石珤清理内廷冗员,都获得了朱厚熜的赦免,让他可以安心养老。

  其中功劳比较显赫的夏言,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要清理冗员,而且还亲自跟着石珤参与了清理冗员。后来又提议清查皇庄,也参与皇庄的清查。因此这些功劳叠加,破格提拔夏言为兵科左给事中。

  之后是清查庄田工作。

  虽然清查庄田工作还在继续,但几个月的工作,成绩斐然。因此在年末朱厚熜也选择奖赏他们。负责清查庄田的彭泽,和石珤一样朱厚熜给他加太子太保及少保。

  别看这是虚衔,但也不是轻易就能够拿到手中的。

  在明朝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三公是正一品,三孤是从一品。这里面三公主要是给勋贵,以及皇帝近臣,其实基本上都是给武将的。而三孤是给文官。

  这是荣誉。

  能够加这个虚衔的,都是皇帝比较宠信,比较信任的大臣才能够拿到。

  清查庄田,有功劳的官员也有一大堆。从督察院开始,户部也派出了不少官员,还有地方官员的配合。主要根据是来自彭泽写的奏章,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统计。

  有的人刚刚升官不久,或者有些人功劳不是很大,就把这些功劳记上。下一次有机会,或者京察的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功劳。

  有些人运气好,上面正好有位置,那么就能够提一级。有些人运气一般,并没有合适的位置,就只能是升品级。正德16年的新科进士,也参与了清查庄田当中。

  朱厚熜让吏部、翰林院都记上这些贡献。

  唯一受到提拔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新科榜眼张璁。因为张璁出现在了彭泽写的奏章当中,因此朱厚熜特批,吏部提拔张璁为翰林院修撰,继续参加修“武宗实录”当中。

  正德16年新科进士当中,张璁算是最特殊的一个。

  46岁的榜眼,本来就不多见。还是一个七次会试落榜的学子。更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榜眼刚刚成为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就被派出参加清查庄田当中。

  当然更特殊的是,那么多参加清查庄田工作的新科进士当中,张璁是唯一一个升官的。从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变成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级别跟状元一样。

  这是清查庄田。

  朱厚熜之后重点赏赐的是大礼仪之争当中,支持自己的那些人。虽然不是明目张胆的,都是按照规矩来的,但朝臣一看就知道朱厚熜为什么给他们升官。

  朱厚熜第一个提拔的就是袁宗皋。

  朱厚熜以袁宗皋辅佐之功为由,加封袁宗皋为少师。这样袁宗皋在不到10个月之内,先是从正三品的王府长吏,变成了正二品的吏部尚书。然后又成为了从一品的三孤少师。

  然后是王瓒。

  朱厚熜给王瓒升官的名义是,王瓒作为“武宗实录”的总负责,任劳任怨。且作为礼部尚书为朝廷礼仪的制定做出了贡献,稳定了朝廷的安稳。因此加封王瓒为三孤少师,因此王瓒也成为了从一品的官职。

  王宪也得到了朱厚熜的承认。

  加封为三孤少保。

  至于像席书,因为才刚刚成为通政使没有多长时间,因此朱厚熜并没有加封席书。但下了诏书,对于席书做过的事情赞扬了一番。

  然后是一批中级官员。

  翟銮推辞了礼部右侍郎,国子监祭酒贾咏成为了礼部右侍郎。所以朱厚熜和杨廷和谈好了。廷推翟銮担任国子监祭酒,让翟銮以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兼任国子监祭酒。

  顾鼎臣迁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兼任正五品的左春芳大学士,因此品级是正五品,升了两级。董玘迁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谢丕迁为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读。严嵩以翰林院侍读的身份,兼国子监司业,兼左春芳左谕德(从五品),品级升了一级。

  陈璋官升一级,职位不变。从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变成了从三品的大理寺少卿。

  礼科右给事中熊浃,越级提拔为礼科都给事中,接任了张翀留下的位置。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霍韬,迁为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当然这些调动,都是乘着京察,官员调动比较频繁的时候一起调动的。

  朱厚熜要奖励这些在大礼仪支持自己的官员,但又不好表现的太明显。很多时候明明都是朝野上下心知肚明的事情,但也不能做的太明显。所以在年末,特别是京察之后官员调动频繁的机会,提拔了这些人。

  朝野上下都明白这是朱厚熜奖励他们在大礼仪之争当中支持皇帝的官员。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并没有阻挡,以为内阁在大礼仪之争当中是输给了皇帝,所以这个时候皇帝犒赏自己这边的臣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年末忙活的时候,兴王妃终于到达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