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84章 新政第三步
  “关于放开宗室政策,大家都看了。”

  临近年关。

  天气已经很冷,兴王妃的入京队伍速度很慢,走了一个月才刚刚过了黄河。想要入京还需要一个月时间。不过朱厚熜目前更关注的是关于宗藩条例。

  杨廷和不是商鞅这样的铁血改革家,因此无法给大明朝做大手术。但在整体架构上,进行缝缝补补,杨廷和绝对是明朝排的上号的顶级政治人物。

  杨廷和推行的“新政”,目标就是权贵。

  杨廷和最厉害的是,一边的确是在打击权贵,但又不会真正激怒权贵,弄得权贵跟你拼命。杨廷和推行新政,每一次都会给对方留有余地。让对方很是难受。

  反抗,感觉太冒险,而且也没有太多的必要。因为杨廷和留有一些余地。可是不反抗,又觉得损失太大。在这样犹豫当中,杨廷和早就完成了第一步的改革。

  等这些人失去了反抗的好机会,杨廷和则再次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打击他们。

  在把握这个度上,一紧一松的能力上,杨廷和为首的内阁还是相当的出色。不是一味的刚,也不是一味的柔,一刚一柔运用的非常自如。

  这是朱厚熜欣赏杨廷和的原因。

  可惜杨廷和对于大明朝的认识,只局限于打击权贵上。认为只要打击权贵,那么大明朝就能够中兴。要是杨廷和愿意出手解决土地问题,出手解决目前的户籍制度,而且也愿意发展明朝的海贸等等。

  那么朱厚熜绝对会让杨廷和全权主导大明朝的“改革”。

  实在是太可惜。

  不过这都是后话。和朱厚熜谈了关于宗藩问题之后,杨廷和迅速的制定了一份如何限制宗藩的计划。

  杨廷和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但杨廷和在目前的朝野,依旧有不少支持者。此次杨廷和再次利用言官,开启了杨廷和“新政”第三步,和清理冗员、清查庄田相提并论的宗藩改革。

  并不是盲目的推进。

  是一步一步来,从宗藩可以接受的改革开始。

  “皇上,宗藩问题尤为敏感,不应该强硬推广。”

  吏部尚书袁宗皋站出来。

  袁宗皋作为朱厚熜的嫡系,比其他朝臣和朱厚熜接触的时间更多。以前在兴王府的时候,朱厚熜虽然聪明,但对于王府的管理一直是萧规曹随。兴献王活着的时候怎么做的,朱厚熜也是跟着怎么做。

  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甚至兴献王薨逝两年当中,朱厚熜把王府事情都交给袁宗皋这些王府老臣处理,自己很少亲自处理王府事宜。因此王府老臣对于朱厚熜的看法,只是认为朱厚熜很聪明。

  但登基这半年多时间,袁宗皋已经是看出来了。自家这个世子,并不是一个萧规曹随的皇帝,而是有一番大抱负的皇帝。目前朝臣,或者是更下面的大臣,都认为目前的“新政”是杨廷和一手推动的。

  好像朱厚熜只是被杨廷和裹挟的一样。

  可是袁宗皋明白,杨廷和推行“新政”,背后就是有朱厚熜的支持。如果没有朱厚熜的支持,这些“新政”怎么可能那么顺利的进行下去。

  朱厚熜可是从通政使司那边,每天都接到大量弹劾杨廷和的奏章。但大部分朱厚熜都是留中,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对于那些权贵的弹劾,朱厚熜也都是压下去。

  要不是如此,“新政”哪里如此容易。

  而且袁宗皋明白,朱厚熜要做的改革,远比杨廷和更加激烈。看看朱厚熜推动一半的庄田收税,以及重用当年在地方上清丈田地的桂萼,都让袁宗皋知道,朱厚熜有更多不一样的想法。

  而且朱厚熜更厉害的是,有这么多想法,但却没有强硬的推行。都是跟着杨廷和的“新政”步伐走。这才是袁宗皋最佩服的。

  如果是其他年轻的皇帝,心里有一大堆的想法, 说不定就直接推行。

  现在弄什么放开宗室政策,袁宗皋一下就明白,这是朱厚熜要对于宗藩下手。可是袁宗皋同时明白,宗藩是明朝最敏感的一个话题。历代皇帝都在限制宗藩,但又都是小心翼翼。

  虽然袁宗皋对于朱厚熜的能力越来越信服,但也是担心自家“小世子”太着急。宗藩问题,比权贵、外戚、内官问题更敏感,更需要小心。

  所以还是劝朱厚熜。

  “袁尚书说的不错,朕也是同样的观点,宗室问题很复杂。此次放开宗室政策,是为了给那些下面的宗室多一个选择,而不是逼着他们选择。一切以自愿的原则。”

  “皇上,有些宗室成员若一时冲动,选择不接受爵位。但之后要是后悔怎么办?”

  放开宗室政策的奏章,大家都看了。

  廷议,廷议,就是这些朝廷重臣一起讨论的会议。宗藩问题毕竟敏感,朝廷不敢随意的动手。所以关于宗藩问题,大家都很谨慎,就担心出现其他的问题。

  有些宗室冲动之下,或者觉得自己离开宗室政策,可以更好的生活。所以不接受爵位。但宗室成员毕竟当“寄生虫”时间太长,真没有了朝廷的俸禄,他们要是养不活自己怎么办?到时候他们反悔了,想要爵位怎么办?

  毕竟这些人是宗室。

  朱元璋规定自己的那些龙子龙孙,都要吃饱喝足。一旦有些宗室离开朝廷俸禄,养不活自己,那么朝廷脸上也难看。

  “既然选择了,就没有后悔之说,一切的后果都要自己承担。岂能今天放弃爵位,过两天还要讨回爵位的。”

  朱厚熜没说话,看着杨廷和。

  杨廷和作为主导此次“宗藩改革”的内阁首辅,当然是要出面解释自己的政策。而且杨廷和也明白,现在放开宗室政策才是刚刚开始。未来朝廷还会接连颁布限制宗室的“宗藩政策”。朱厚熜是皇帝,怎么会把打击宗藩的名声揽到自己身上,肯定是手下大臣接锅。

  杨廷和知道迫害宗室名声不好,但还是站了出来。

  “可是一旦宗室政策放开之后,大家都不适应怎么办?”

  “给他们适应的时间。为了给他们适应的机会,放弃爵位的前两年可以给他们发放一定的俸禄,第三年开始一直到第五年,再减少一部分俸禄。从第五年开始,朝廷彻底停止发放俸禄,他们也彻底成为无爵位的宗室。至于五年之后,还不适应,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和朝廷没有关系。”

  杨廷和虽然不是商鞅这样铁血的改革家,但也不是那种软弱的政治人物。

  当决定推行某些政策的时候,表现还是很强硬的。

  放开宗室政策,又不是让他们直接去要饭。这些宗室再怎么说,也比普通家庭有家底,最少在地方上都能够成为地主。虽然不是什么大地主,但中小地主还是可以的。

  而且朝廷还管你们五年时间,给他们足够的准备空间。

  之后他们怎么样,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朝廷给他们另外的一条出路,但也不会管他们一辈子。朝廷出台这种政策,本来就是甩包袱,怎么可能让他们回头。

  “中堂大人,放开宗室政策,怎么还有入仕政策?宗室不入仕,一直都是我朝祖制。”

  “既然要放开宗室,他们就不再是祖制规定的宗室人员。他们会成为民户,就应该有民户拥有的一切权力。士农工商,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想要做的任何事情。不过袁尚书的担忧也是有道理。因此宗室的入仕政策,应该制定的更为详细。宗室出身的读书人,要严格规定官位,规定他们最高能够成为几品官位,规定他们只能是从事哪一些官位。这个需要吏部和礼部重新制定规定。”

  袁宗皋连续几次发问,杨廷和则是给他们解释。

  一问一答当中,大致明白了此次放开宗室政策的条款。其他朝廷重臣也从杨廷和口中知道,杨廷和对于放开宗室政策应该是有一套完整的方案。

  有些时候就是这么复杂。

  明明杨廷和已经有了方案,而且得到了朱厚熜的支持。但真正要实施的时候,朱厚熜作为皇帝不能自己做,朱厚熜可不能接受破坏宗室的名声,因为会被人抨击为刻薄。为了名声着想,这种事情朱厚熜不能自己提出来。而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也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政策。

  还是要走程序。

  言官谈宗藩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放开宗室政策。然后朱厚熜就召开廷议,在廷议上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就有权利给朱厚熜提意见。杨廷和的意见就是补充言官的放开宗室政策。

  大家明明心知肚明,但因为大明朝的政策,只能是这样复杂的迂回。

  杨廷和不仅对袁宗皋的问题进行回答,接着开始说出放开宗室政策的整体策略。要求礼部和户部联合起来,开始在全国宗藩当中,也包括那些公主后代、郡主后代当中,只要是有愿意拒绝接受朝廷爵位的,都符合这一次的放开宗室条例。

  像一些宗藩后人,一旦接受这个条款,那么朝廷对他们的很多限制立马就解开。他们可以从事士农工商任何一个行业,而且登记之后,就可以不用遵守必须要在封地的限制。

  当然作为宗室,就算是离开了原有的封地,也需要离开之前登记,在某个地方安置之后同样需要登记。这一批人虽然不接受爵位,所以拿不到朝廷俸禄,但也是宗室的一员。

  也谈了关于入仕政策。

  杨廷和的建议是,宗室入仕,最高不应该超过正四品。而且选择的工作也是有限,很多官位是不能选择的。特别是吏部、兵部这些权力部门,或者和这些部门有关系的官位,都是不能选择。这是因为他们就算是脱离了原来的宗藩,但他们依旧是宗室,依旧是朝廷要防范的对象。

  “宗室人口增多,不能所有人都无所事事,也应该报效朝廷。朕认为这个放开宗室政策还是可以的。内阁、吏部、礼部、户部一起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完善这个条例。等完善之后,过完年就可以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