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139章 分化勋贵2
  “皇上,这是东厂留有的资料。关于东瓯王后人的资料都在这里。”

  “朕看看。”

  朱厚熜接过张永的资料,仔细看了看。

  汤和,这可是大明朝开国名将当中名列前茅的功臣,在开国名将当中可以进入前五的大佬。更重要的是,汤和和朱元璋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汤和比朱元璋更早加入了郭子兴的部队,后来也是汤和给朱元璋写信让他过来参军。等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部队异军突起,反而是成为了汤和的领导。当时很多人在郭子兴部队的资历比朱元璋深,所以不愿意听从朱元璋的命令。唯独汤和支持朱元璋,愿意听从朱元璋的命令。

  之后汤和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无数的战功。也是大明开国功臣当中,汤和是少数能够善终的功臣。汤和病逝之后被追封为“东瓯王”,留下了信国公的爵位。

  可惜汤和的后人,或者说汤和家族风水不好。

  一直有接班人,但一直都没能等到接班的年龄就死了,结果是信国公这个爵位一直无法继承。到了明英宗,明英宗直接表示信国公几十年都没有人继承爵位,就别扯爵位继承了。就当这个爵位没有。这一下就废除了信国公这个爵位,汤和后人立马从顶级勋贵成为了普通勋贵。

  汤和可是开国功臣,家族除了信国公这个爵位之外,他的儿子当中不少人都有世袭武官的职位,而且品级都不低。只是丢掉了信国公爵位,不再是顶级勋贵。而且丢掉了信国公爵位,汤和其他儿子一系都有世袭武官传承,但嫡系一脉却什么都没有了,几乎沦落为平民。

  还是明孝宗看汤和后人可怜,所以给汤和嫡系一脉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

  朱厚熜看了看,现在的汤和嫡系一脉是汤和六世孙汤绍宗,在弘治五年授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到现在三十年时间。不过汤和家族很庞大。

  汤和生下了七个儿子,一百五十年之后,汤和后人也不在少数。

  朱厚熜仔细看了看。

  虽然汤和家族失去了信国公爵位,但汤和后人过得都还是不错的。每一支几乎都有可以传承的世袭武官职位。等看到汤和小儿子汤忠后人的时候,朱厚熜看到了很熟悉的名字。汤庆,目前担任邳州卫指挥使。汤和小儿子汤忠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了世袭邳州卫指挥佥事的职位。

  汤庆的大儿子叫汤克宽。

  这名字太熟悉了。嘉靖朝出现过不少抗倭名将。以文臣领兵做出贡献的像胡宗宪、张经、朱纨、谭纶,都是历史记载的抗倭名臣,只是他们大部分人下场都不好。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领兵打仗的名将,最有名的当属戚继光和俞大猷。

  不过除了他们两个人,其实还有很多名气很大的名将。

  如卢镗、汤克宽都是名噪一时的抗倭名将,历史上赞扬他们两个人仅次于戚继光和俞大猷。这里面汤克宽的父亲汤庆,也是嘉靖朝的一代名将,镇压过流民暴动和剿灭过横行长江、沿海的土匪。父子两都为抗倭做出了贡献。

  因此朱厚熜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他们两父子。

  没想到汤庆和汤克宽父子,还是开国功臣汤和的后人。以前看历史书籍的时候,只知道他们都是世袭武官,还真不知道他们祖上如此牛气。

  “皇家对不起东瓯王。英宗睿皇帝做错了。”

  放下手中的资料,朱厚熜叹了口气。

  听到朱厚熜的话,张永立马是低头,恨不得自己不在这里。废除汤和家族信国公爵位的是明英宗,是眼前这个小皇帝的太爷爷。子不言父之过,皇帝这样说明英宗,传出去可不是好事情。

  朱厚熜只是感叹一下。

  然后合上资料,对张永道:“张臣,你说说。朕把信国公的爵位重新传给东瓯王后人,会不会让人觉得朕有些忤逆?毕竟当初废除信国公爵位的是英宗睿皇帝。”

  “皇上,您说的太严重了。英宗睿皇帝取消信国公爵位是因为信国公爵位几十年未有人继承,早就失去了传承的意义。后来孝宗敬皇帝有感于东瓯王的功劳,所以赏了东瓯王后人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现如今皇上也是感慨于东瓯王开国功劳,因此想要让东瓯王后人继承信国公爵位,乃是大仁大义之举。”

  “你是这么想的?”

  “这不仅是臣的想法,也是天下臣民的想法。皇上如此大仁大义,是天下臣民之福。”

  张永顺着朱厚熜说好话。

  心中却是羡慕汤和后人。他们马上就要天上掉馅饼,有一个公爵要掉在他们的头上。说实话汤和功劳就算是再大,那也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事情。正所谓人走茶凉,汤和一脉都已经没落多长时间。皇帝想起你是汤和后人,那么你们家是开国功臣后裔。如果皇帝相比起来汤和,你们就是普通的勋贵。

  但运气就是这么好。

  也不知道皇帝怎么就心血来潮,突然之间想起了汤和,便宜了汤和后人。

  “资料留下,你回去。”

  “臣告退。”

  “等等。”

  朱厚熜叫住了要离开的张永。

  “张臣,要是让你选择,你是愿意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御马监掌印太监。”

  “臣只听从陛下的命令。”

  张永立马跪下。

  眨眼之间已经是想了很多。现在萧敬要养老,空出来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司礼监在内廷衙门来说,是权力最大的部门,可以直接参与政务。内廷有实力的太监,对于这个位置都是虎视眈眈。论起资历,张永当然是第一人选。张永本身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又是东厂提督,按照顺序也是张永。

  但张永可没有那么乐观。

  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么重要的位置,过渡的时候可以交给萧敬,但现在朱厚熜皇位稳固,肯定是要交给自己的嫡系。怎么可能轮到自己,这么一想张永感觉后背发凉。

  不知道朱厚熜是什么意思。

  “如果朕让你选择呢?”

  “皇上,臣在先帝之时,当过御马监掌印太监。”

  权衡利弊之后,张永果断选择了御马监掌印太监的职务。

  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御马监掌印太监,张永判断皇帝更重视司礼监掌印太监。所以他立马表示,自己更愿意当御马监掌印太监。

  “嗯。朕知道了,回去。”

  听到此话,张永心里才松了口气。

  慢慢的退了出去。

  “黄伴,你说说,让张永担任御用监太监如何?不过他会不会和前朝关系太深了。”

  “皇上,张永是聪明人。”

  黄锦低声说话。

  朱厚熜点头。

  明武宗时期的那些权阉,在刘瑾倒下去之后,一个个只知道巴结皇帝。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里,反而越来越不聪明。最聪明的就是这个张永。

  懂得进退。

  “黄伴,派人通知内阁。朕最近听着东瓯王汤和的故事,对于东瓯王的功绩心生向往,心中也一直是忐忑不安。想着东瓯王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不忍他的后人无爵位传承。因此朕准备让东瓯王后人继承东瓯王留下的信国公爵位。让内阁拟旨。”

  “是。”

  定国公徐光祚?

  真以为你是徐达一脉,朱厚熜就不会打压你。现在徐光祚既然这么不给面子,朱厚熜也不会给定国公一脉面子。打压一个勋贵,对于朱厚熜这样的皇帝来说,一点困难没有。

  不过朱厚熜想了想,相比起直接打压,还不如在勋贵当中找到一个压制定国公一脉的人。

  所以朱厚熜才想到了汤和后人。

  “还有,任命邳州卫指挥使汤庆为市舶总司缉私巡检总司总指挥使,品级为正三品。市舶总司缉私巡检总司,在每个地方市舶司设立缉私巡检司,设立指挥使一名,指挥同知两名。也让内阁拟旨。”

  “遵旨。”

  这些基本上都不涉及官场升迁,看起来只是抬举汤和后人,所以朱厚熜也不需要和内阁商量。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朱厚熜的皇权越来越稳固有关系。

  朱厚熜虽然是皇帝,但很多方面还是很守规矩。因为朱厚熜知道,很多规矩订立起来很慢很困难,但想要破坏却是非常简单。因此朱厚熜是尽量的,不会随便破坏规矩。

  和勋贵打交道,就用勋贵的方法。和文官打交道,要用文官的方法。打压定国公,肯定是要用其他勋贵出马,而不是用文官打压。用汤和后人,用信国公,打压不听话的定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