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165章 震慑3
  “不可,万万不可。”

  杨廷和本来是想要闭嘴。

  反正最近一段时间,自己怎么提出意见,皇帝都会否决。杨廷和是聪明人,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但听到高友玑的话之后,杨廷和还是忍不住站了出来。

  杨廷和上前对朱厚熜道:“皇上,济源王和济源王世子做的事情的确是人神共愤。但对于他们的处罚,必须要谨慎。废除爵位可以,但圈禁影响太大。会招致天下宗藩的反对。且断了济源王一系所有人的袭爵资格,也是不可取的。皇上,如何处理济源王和济源王世子,还有济源王一系的宗室成员,应该是宗人府、礼部一起讨论。而不应该就这样决定。”

  “宗藩问题如此严重,该用重刑,震慑天下。要不然以后会有更多严重的问题出现。”

  高友玑丝毫不在意杨廷和的反对。

  上前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是直接驳斥了杨廷和的意见。

  当年高友玑受到朝廷重臣打压,受到朝廷主流大臣排斥的时候,杨廷和作为内阁阁臣也没有救过自己。因此对于高友玑来说,并不在意杨廷和是不是内阁首辅,也不在意杨廷和在朝野当中的名声怎么样。

  好不容易成为了左都御史,高友玑要做一些大事情,一些可以名垂青史的事情,让大家看看。

  当初朝廷主流大臣,朝野读书人都在讽刺自己是阉党的时候,高友玑就下了决心。让这些人看看,到底谁对于这个天下更有用,谁是大明朝真正的忠臣,真正的名臣。

  爱惜羽毛,目前的大明朝读书人都有这方面的问题。而他们爱惜羽毛的方式不一样。朱厚熜作为皇帝,就要根据这些大臣不同的想法,安排他们做不同的事情。

  高友玑曾经遭受过满朝文武和朝野读书人的嘲讽,因此一直憋着一股气,想要做一番大事情。所以朱厚熜才让高友玑在都察院,让他负责主导都察院改革。

  宗藩问题越来越严重。

  高友玑很积极的要处理宗藩问题,为大明朝扫清一大障碍。

  “重刑之下,必少真情; 盛怒之下,决多冤狱。面对普通罪犯,都需要谨慎处罚,更何况面对宗藩。”

  “杨卿,此言差矣。”

  朱厚熜打断了杨廷和的话。

  道:“普通百姓触犯律法,朝廷审案当然需要谨慎谨慎,需要多多考虑。因为稍微错判,或者稍微不慎,很容易让普通百姓家破人亡,对他们要更多耐心。而宗藩身为龙子龙孙,拿着朝廷高昂的俸禄,本就该做天下表率。这样的人触犯律法,这样的人做错了事情,比普通人更要严加处罚。不仅仅是宗藩,包括各位大臣,那些读书人,如果真的犯事,本就应该比普通百姓更要重重处罚。要不然有什么资格拿朝廷俸禄,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宗室,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读书人。大家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听着朱厚熜的话,杨廷和很是失落的退回原位置。

  因为朱厚熜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在场的这些朝中大臣,一个个也都是人精,看到了杨廷和涩涩的背影。

  朱厚熜没管杨廷和的情绪。

  杨廷和要稳,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如果是太平盛世,或者朝廷只有一点点的小问题,那么朱厚熜其实很愿意让杨廷和按照他的想法施政。那样的话,朱厚熜作为皇帝也会轻快一点。但大明朝开国一百五十年,到了嘉靖皇帝的时候,社会矛盾非常大,朝廷财政到了很危险的地步。

  如果四平八稳,如果和杨廷和一样采取稳健的施政策略,不管现在的情况,那么几十年后谁也救不了大明朝。就算是张居正这样的大改革家,对于大明朝也只是打了一个兴奋剂,并没能够挽回败局。

  像张居正丈量土地,后世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但其实张居正是做了很多妥协的。

  什么妥协。

  到了张居正那个时候,朝廷财政处于崩溃边缘,财政收入连年下降。不说官田、民田被侵占严重,卫所军屯基本上所剩无几,都被人吞了。张居正上台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危机情况。当时张居正的改革,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为了增加朝廷财政,挽救当时处于崩溃边缘的朝廷财政。

  大明朝财政的根基是土地,因此张居正才进行了土地的丈量。

  这是没有问题的。

  也是很正常的思路。

  但张居正为了完成土地的丈量,和地方豪族博弈之后,进行了很大的妥协。那就是张居正对于这些地方豪族侵吞的土地睁一眼闭一眼,没有要求他们把这些吞进去的田地吐出来。特别是卫所军屯,那是正儿八经卫所的土地,是为了养活军队设立的。就算是卫所崩溃,不再需要军人屯田,但这些屯田也是属于朝廷的。这部分田地数量非常庞大,如果算上边疆地区很多无人耕种的耕地,卫所军屯数量甚至可以达到两亿亩。

  大明朝的官田、军屯,加上一些其他的官府管理的田地,占据全国耕地的一半。

  可是这些土地都在哪里?

  在地方豪族手中。他们这些人勾结地方官府,勾结卫所世袭军官,吞下了这些田地。

  张居正丈量土地,变相的承认了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在这些豪族手中。张居正只需要这些豪族按照土地的数量交税,而没有收回这些土地。结果丈量土地之后,因为这些土地都交税,所以短时间之内朝廷财政的确是迅速改善,朝廷财政收入也涨了不少。朝廷财政数据好看,也让张居正改革有了很亮丽的成绩。

  但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或者说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那就是这些侵吞的土地,本来名义上还是属于朝廷的,地方豪族侵吞是不合法的。但张居正丈量土地之后,这些土地从法律上成为了这些豪族的土地。

  也就是说,张居正丈量土地之后,这些非常侵占的土地所有权合法化了。这就是张居正为了丈量土地,增加财政收入,做出来的妥协。等张居正死了之后,这些人又不想交税,所以就一直跟万历皇帝告状,说张居正丈量土地的数据都是假的。是张居正为了糊弄皇帝,为自己的施政增光添彩,编造出来的数据。下面的那些官员也弹劾张居正,表示他们当时是害怕张居正,所以只能是按照张居正的要求报了假的数据,其实大明朝没有那么多的土地。然后表示现在地方根本收不了那么多税收。

  张居正死后那么多的弹劾,并不只是私人恩怨,还有很多利益上的问题。

  万历皇帝也不喜欢张居正,因此废除了张居正的改革。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经过这么一折腾,这些土地已经是合法的成为了地方豪族的土地。他们又否定了张居正改革,因此这些土地完全不需要交税。地方豪族轻轻松松的侵占了那么多田地,而且还把这些土地合法化,拿到了这些田地的所有权。

  那么张居正知不知道这些问题?

  知道。

  但为什么妥协。因为张居正不妥协,那么全国想要丈量土地就很难推进下去。除非是海瑞这种不要命的,可以去撕开江南官场,可以追打徐阶这样的大佬人物。可是当时的明朝官场,哪里有海瑞这样的人物。

  到了张居正那个时候,全国的土地问题完全是积重难返。土地牵扯了全国大部分的地方势力,以至于张居正这样的改革大佬也只能是妥协。因为妥协之后,最起码可以提高朝廷财政。有了钱,才能够做其他事情。

  相比起张居正那个时候,现在的全国土地问题虽然很严重,但还没有到需要完全妥协的地步。

  除了土地问题,宗藩问题也是如此。

  如果现在不处理宗藩问题,等到这些宗藩继续开枝散叶,几十年后想要处理,会比现在困难十倍百倍。大明朝的宗藩问题,就是因为宗藩不停地生孩子,而且只要是生孩子,基本上都能够有爵位。因此这些宗藩只要是肾好的,那么一生一窝,让朝廷财政越来越头疼。

  亲王数量增加不多,但郡王数量增加速度很快。现在的明朝郡王三百多个,到了明末会有七八百个。而郡王一下的将军,那更是数都数不清楚。

  因此必须要解决。

  特别是现在朱厚熜刚刚登基才几年时间,很多想要升官的官员,他们都想给朱厚熜做一番事情。

  朱厚熜要利用这些。

  所以朱厚熜只能是驳回杨廷和稳健的建议。

  “济源王教子无方除爵,济源王后人全都废除爵位,也废除他们袭爵的资格。不包括已经出嫁的姑娘,出嫁的姑娘保留原来的待遇,依旧是宗室女。同时废除济源王一家宗室资格,开除出宗室。没收济源王资产。至于圈禁?”

  朱厚熜顿了片刻。

  如果按照朱厚熜的想法,真想直接砍了济源王朱訏淳,和济源王世子朱典楧两个人。这两个人活着浪费粮食,浪费空气。但毕竟是宗室,毕竟是郡王出身。

  除非是造反,要不然对龙子龙孙进行砍头会招致天下骂名。

  人就是这么好笑。

  皇帝要真是砍了他们,别人不会说济源王怎么怎么坏,反而是说皇帝没有人情。在他们看来皇帝不仁慈。

  “济源王家人就不要留在洛阳了。迁到北直隶或者南直隶的某个县城,给他们一套房子,留下一百亩地,以后就是民户。想要读书走科举也好,经商当商人也好,又或者在乡下当一个小地主也好,随他们去。若是再触犯律法,那就没什么说的。该怎么判,就怎么判。至于济源王世子朱典楧,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压到宗人府监狱关起来。然后是伊王,继续给我查。伊王一脉竟然出现这样的混账东西,伊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朕倒要看看,伊王一脉到底是如何在地方横行的。”

  一个济源王,朱厚熜是不满意的。

  济源王算什么。

  一个小小的郡王,全国有二百多个郡王。废除了一个郡王,只要亲王生个儿子,那么就立马多了一个郡王。不要说是全国的郡王,光是伊王一脉,目前在河南就有八个郡王爵位。在河南郡王爵位最多的是周王一系,拥有42个郡王爵位,这还是很多因为没有子嗣废除了十多个郡王爵位的基础上。周王一系自从分封以来,出来了六十多个郡王爵位。可以看出一个亲王爵位,能够衍生出多少郡王爵位,往下又能够衍生出多少将军爵位。

  所以想要控制宗藩规模,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亲王人数。现在好不容易抓住现在的机会,朱厚熜是绝对不会放过伊王的。

  朱厚熜已经是做好了准备。

  伊王一脉没有存在的必要,伊王这个爵位也没有必要留下。不过还是要名正言顺,因此借着济源王的事情,把伊王一脉一起一网打尽。

  伊王一脉名声一直不好。

  干过的狗屁倒灶的事情多了去了。只要去调查,各种触犯律法的事情肯定是一抓一大把。

  “对了。都察院去通知伊王一系所有的郡王府,他们必须要无条件配合钦差团队、都察院、按察使的调查。若是再出来朱典楧这样武力对抗调查的事情,就不是济源王这样的处理了。直接按照朱宸濠的情况处理。”

  “礼部,派人把济源王的事情,原原本本的传给所有的宗藩,让他们引以为戒。朝廷可以优待他们,但他们必须要老老实实的遵守大明律法。”

  “臣遵旨。”

  礼部尚书汪俊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友玑站出来领旨。

  朱厚熜要用伊王的事情,震慑全国的宗藩。让他们明白,朱厚熜可不是以往的皇帝。真要是惹怒了朱厚熜,朱厚熜是敢下手的。

  让这些宗藩可以老实一些。

  稍微推动宗藩改革的时候,不要有太大的反对。

  “好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