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167章 大变化
  和王阳明见面之后,朱厚熜算是理解了王阳明的能力。

  不是因为王阳明的心学。

  其实朱厚熜对于王阳明他们在地方上讲学,而且身后还有一大批的心学门人,并不是很喜欢。不仅不喜欢,反而是比较抵制的。因为朱厚熜是皇帝,并不喜欢这样的臣子。

  这样的臣子,很容易靠着这些学生,形成一个朋党。

  党争。

  是非常危险的东西,但又是很难控制的东西。而王阳明他们这样到处讲学,却是最容易出现朋党,最后导致党争。这是朱厚熜这样的皇帝最忌讳的。

  而且心学,放在王阳明这样的天才身上没有问题。

  可是看看王阳明心学的传人在明末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王阳明心学后来融入了大量的佛学思想之后,开始往禅学方面发展,结果一个个想要学着顿悟。不去做事情,天天梦想哪一天可以顿悟。,一个个只知道空谈。因此后来很多人反思明朝灭亡的时候,认为明末空谈之风的出现,就是阳明心学的问题,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当然这种批评是有些过分了。

  但阳明心学的传人在明末的确是问题颇多。

  不过这都是历史上后来的事情。朱厚熜看的是现在的王阳明,这真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臣。还没有入川,就研究了四川的情况,不知道看了多少四川的资料。王阳明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对于四川有了完整的发展规划。

  不管是对于军队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而且王阳明这种看法,让朱厚熜非常欣赏。因为王阳明对于四川的规划,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的有根据。

  因此朱厚熜改了原来的任命。本来朱厚熜是命王阳明总督四川,主要是让王阳明在四川训练新兵。

  在需要的时候,四川能够牵制住四川土司力量,不让这些四川土司支援贵州土司。用这种方式支持贵州改土归流。但朱厚熜和王阳明见面之后,却增加了王阳明的职务,不仅让王阳明总督四川,负责四川军政。而且还任命王阳明巡抚四川,负责四川民政。

  把四川军政大权完全交给了王阳明。

  很重视王阳明。

  现在的王阳明才五十二岁。

  若是皇帝器重,六十岁之前入京,担任内阁阁臣都没有任何问题。要是在四川有了足够的政绩,那么结合平定宁王之乱,完全可以担任内阁首辅领政。

  而本来准备巡抚四川的汤沐,却被朱厚熜任命为四川左布政使。汤沐今年六十四岁,之前是巡抚贵州的。后来朱厚熜任命姚镆担任云贵总督,巡抚贵州。就改汤沐巡抚云南,配合云贵总督姚镆推行西南改土归流。汤沐此人多年在西南当官,对于西南情况很熟悉。

  汤沐给姚镆出了一个主意。

  那就是编写土司世系谱。

  就是所有的云贵两省的土司,都要把自家的族人写入土司世系谱当中。其实就是给这些土司弄家谱。借口是正当的,因为很多土司为了争夺土司职位打的很热闹。

  土司的兄弟,土司的儿子,乃至于土司家族当中有实力的族人,都对于土司位置虎视眈眈。

  因此每每在土司传承的时候,土司家族内部就会发生很多纷争,甚至流血事件。因此朝廷直接跟土司表示,土司都是受到朝廷分封的,朝廷必须要知道他们家族的情况。更不能让他们为了土司位置天天打仗。

  必须要有土司世系谱。

  按照这个世系谱,确定接班人,朝廷承认。

  从表面上来说是维护土司正统利益的。果然姚镆跟这些土司商量的时候,大部分土司都是很欢迎的。因为这些土司不是说自己是土司,在家族当中就最厉害。其实很多土司家族当中,有些厉害的族人,完全是有实力争抢土司位置。对于土司来说,这些人都是隐患。现在朝廷要给这些土司当后盾,这些土司就可以把土司位置传给自己喜欢的儿子。所以那些土司都是非常赞成朝廷这样的举动。

  但这样的世系谱编写之后,整个土司家族对朝廷就再也没有秘密。朝廷可以对于这些土司进行更准确的把控。

  而且汤沐给姚镆还出了一个主意。

  那就是土司的儿子们,必须要上学认字。主要是认汉字,只有这样朝廷才能够承认他的继承权力。如果土司的儿子不会官话,那么朝廷就不承认他的继承权。这也是潜移默化的,拿下这些土司后人。

  姚镆、梁材、汤沐,都是非常务实的官员。

  在云贵两省做的非常不错。

  所以朱厚熜准备调汤沐巡抚四川,配合王阳明。但此次让王阳明对于四川的事情一把抓,因此委屈汤沐担任四川左布政使。别看左布政使是从二品官员,而汤沐巡抚四川是以都察院佥都御史的身份,不过是正四品官员。但其实谁都知道,都察院佥都御史比地方左布政使更厉害。

  因此算是委屈了汤沐。

  朱厚熜就给了汤沐一个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职位。汤沐变成了右副都御史兼任四川左布政使,算是补偿汤沐的委屈。

  之后朱厚熜命江西右布政使陈宏谟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配合总督四川、巡抚四川的王阳明,完成从江西、湖广人口迁移的工作。

  陈宏谟是一员干才。

  能力很强。

  特别是在漳州担任漳州知府的时候,政绩非常出众。在漳州主持过很多大工程,包括在漳州兴修水利。这些事情都完成的非常好。人口迁移,并不是简单说说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这个年代又不是二十一世纪,有飞机、有高铁,可以支持人口流动。这个年代的人口迁移,那都是靠着双腿。江西、湖广迁移人口到四川,光是在路上就需要两三个月时间。这一路上吃的喝的住的怎么解决?要是中间有一些不怀好意的,煽动这些人怎么办?

  这都是问题。

  等入川之后呢?

  他们住在哪里,吃的喝的要怎么办?这些是谁解决?是这些人自己解决,还是四川地方官府解决?而且在四川开荒种地之前,朝廷必须要解决他们的粮食,这也不是小事情。正因为事情很复杂,很困难,所以朱厚熜才点了陈宏谟。

  陈宏谟是干才,而且今年五十岁,属于年富力强。

  和王阳明一席话之后,朱厚熜开始更加重视四川。朱厚熜还是感觉很庆幸,要不是和王阳明见面,朱厚熜都没有想过如何开发四川。

  四川是好地方。

  开发好了,好处很多。因此这一次朱厚熜算是调集了精兵强将。王阳明、汤沐、陈宏谟这些不说,还任命了沈希仪担任四川总兵,即刻带着“天”字一号营入川。

  沈希仪的“天”字一号营,从京城出发的时候是3000人。到了浙江整顿浙江卫所,再募兵2000人,以及整顿了一起去浙江的京营部队。目前的“天”字一号营是8000人的部队。

  朱厚熜是很欣赏沈希仪的。

  沈希仪的8000人部队入川,必然会成为四川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四川再整顿一些部队,保留一支20000人左右的常备军,加上两三万人的预备军。那么就可以震慑四川大小土司,乃至于云贵两省的土司,都会受到四川军队的威胁。

  当然虽然信任沈希仪,但沈希仪在四川控制这么多部队,朱厚熜也是不可能完全放心。所以和周尚文,还有整顿京营一样,给沈希仪也配备一些制约力量。

  不仅派出两个副总兵,还要充分发挥四川都指挥使的功能,不能让沈希仪在四川一家独大。

  等完成了四川这边的事情之后,朱厚熜接到了杨廷和的奏章。

  “哎——”

  朱厚熜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忍不住叹口气。

  虽然朱厚熜一直在等着这份奏章,但真的接到了这份奏章之后,朱厚熜还是有些怅然若失。因为这是一份告病致仕的奏章。杨廷和终于给朱厚熜上了这份退休的请求。

  朱厚熜这段时间一直冷落杨廷和,就是希望杨廷和自己选择致仕。

  总不能让朱厚熜亲自罢免杨廷和。虽然也是朱厚熜逼迫杨廷和的,但起码的规矩还是要遵守,起码的体面还是要留给杨廷和的。杨廷和对于朱厚熜来说,还是有功的。

  选择朱厚熜当皇帝,朱厚熜登基之前解决了京城的不安定因素,朱厚熜登基之后主导了新政。哪一个都是值得大写特写的事情。

  因此朱厚熜罢免杨廷和,会落下话柄。不仅落下话柄,更是会让杨廷和非常难堪。毕竟自己请求致仕的内阁首辅和被皇帝罢免的内阁首辅,听着就不一样。

  现在这样是最好的。

  但朱厚熜心里还是有一些怅然。

  这三年多的时间,朱厚熜在政务上,其实还是很依赖杨廷和。杨廷和的才华,杨廷和的处事能力,杨廷和的调和能力,都让朱厚熜稳稳地过了刚刚登基的这段日子。新政推行的顺利,而且从杨廷和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处理政务的方法。

  现在杨廷和要致仕,突然又有些不舍得。

  “黄伴,你说说。杨阁老要致仕,朕该不该答应。”

  看着桌子上的杨廷和致仕折子,朱厚熜问了黄锦。

  黄锦吓坏了。

  立马道:“皇上,此等朝廷大事,哪里有奴婢说话的份。”

  朱厚熜苦笑。

  难怪都说,高处不胜寒,说皇帝是孤家寡人。黄锦是陪着自己一起长大的,两个人的情分非凡。但黄锦现在面对自己,每天也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触怒自己。

  其实朱厚熜很想跟黄锦说,自己虽然是皇帝,但并不在意那些琐碎小事情。就算有些小事情真的惹自己不快,自己又不是小肚鸡肠,什么事情都记得。不过这种话朱厚熜当然知道不能说。朱厚熜是皇帝,有时候就要保持一些神秘。心里话也不能随便说给别人听,不能让手底下大臣随便摸准自己的想法。

  而且就算是自己说了,对于黄锦来说只有惶恐,哪里敢真的相信。

  完全是悖论。

  皇帝为了保持神秘,很多话不能随便说。而且就算是说了,下面的人也不一定相信。相反真的跟他们说什么心里话,他们反而是会吓得睡不着觉,估计好多天都要分析皇帝是什么意思。

  结果是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皇帝就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

  “随便说说,朕也随便听听。”

  “皇上,奴婢每次看杨阁老,都发现杨阁老一天比一天衰老,身体情况也是一天比一天差。奴婢想应该是杨阁老处理政务太累,身体承受不住,所以才会如此。奴婢认为,陛下可以体恤杨阁老,不要让他那么操劳。”

  “滑头。”

  朱厚熜笑笑。

  黄锦猜到了自己的想法,明白自己是要让杨廷和致仕的。但不能说的太直白,所以拐了一个弯。而且从侧面还解释朱厚熜的行为,说朱厚熜只是体恤杨廷和的身体。

  朱厚熜看着折子,好一会道:“退回去。让内阁在上面批语,就说朕离不开杨阁老,朝政离不开杨阁老。杨阁老若身体不适,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但告病致仕,朕是不会批的。”

  “是。”

  “去。”

  朱厚熜摆摆手。

  杨廷和要走了,朱厚熜要考虑杨廷和离开之后的朝局如何安排。还有杨廷和走了,但杨廷和的那些大将可还都在朝中。有些人可以走,但有些人还要留下来。

  如何安抚他们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