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168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杨廷和上疏要致仕。

  并不是什么密折,是大大方方的通过正常通道来到了朱厚熜手中。而朱厚熜也没有想过保密,让内阁代替自己驳回。因此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传了出去,短时间之内就在朝野传开了。朱厚熜驳回了杨廷和的致仕奏章,但被朱厚熜驳回之后的第三天,杨廷和再次写了一份要求致仕的奏章。

  朱厚熜看都没看,就再次驳回。

  不过朱厚熜也只是驳回,并没有其他动作。

  如果朱厚熜要挽留杨廷和,那么不会只是简单的驳回,还会有其他挽留杨廷和的做法。可是没有。甚至杨廷和在奏章当中表示自己身体不好,所以才选择致仕。但朱厚熜都没有派人去慰问一下杨廷和,问问杨廷和的身体怎么样。而只是例行公事一样的驳回杨廷和的奏章。

  从朱厚熜的态度当中,所有人都判断杨廷和这是真的要离开了。朱厚熜丝毫没有表现出要留下杨廷和的样子。杨廷和就算是不想离开,也只能是离开。

  朝野震动。

  虽然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朱厚熜和杨廷和有问题,甚至不少人已经揣测皇帝的心思。认为皇帝是在逼迫杨廷和离开,但这都只是揣摩朱厚熜的心思。

  很多人也不敢保证一定是如此。因为皇帝只是没有接受杨廷和的建议,但也没有在其他方面打压杨廷和。对于和杨廷和近亲的官员,朱厚熜也没有打压。

  再说朱厚熜登基之后,朱厚熜和杨廷和之间有过不少次的冲突。杨廷和也以辞职威胁过朱厚熜。因此谁也不敢说,这一次就是一定的。

  但杨廷和两次上了致仕奏折,而朱厚熜只是简单驳回之后,所有大臣都明白,杨廷和这是真的要离开朝廷了。要是皇帝要挽留杨廷和,那么一定不会这么简单的驳回。

  同样杨廷和如果是以退为进,以辞职威胁朱厚熜,朝廷也不会这么静悄悄。最起码杨廷和一系的那些官员肯定会联合起来挽留杨廷和,联合起来给朱厚熜压力。

  但并没有。

  只是偶尔有一些大臣上疏,希望皇帝可以留下杨廷和。他们认为杨廷和功在社稷,认为现在的朝廷离不开杨廷和。也有一些朝中大臣去杨廷和家里,希望杨廷和能够改变这样的决定。

  但杨廷和关了大门,不接待任何朝廷大臣。

  朱厚熜也是扣下这些大臣的奏章,并不回复。

  当然有挽留杨廷和的大臣,那么就有希望杨廷和赶紧离开朝廷的大臣。杨廷和在朝廷时间太长了。杨廷和从正德初年进入内阁,到现在快二十年时间。就算是把中间守孝的时间去除,杨廷和在内阁的时间也超过了十五年。

  而且正德七年(1512年)成为内阁首辅之后,杨廷和一直到现在都是朝廷大臣之首。杨廷和在朝廷最顶端的位置上,待了太长时间。一大批追随杨廷和的大臣,在朝廷各个位置上。这些人控制重要位置,影响了其他很多大臣的利益。

  这些人都希望杨廷和快点离开。

  只有杨廷和离开了,跟随杨廷和的那些大臣才没有后台,也会跟着离开,朝廷才能够出来位置。这样其他大臣才能有机会升官。

  除了这些大臣之外,更有不少势力是仇视杨廷和的。

  杨廷和主导的新政,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特别是那些权贵,在杨廷和新政当中损失非常大。不管是裁汰冗员,还是庄田清查,主要受影响的都是那些权贵。那些人之前看皇帝支持杨廷和,所以一个个不说话。但现在杨廷和要致仕,而且看起来是因为和皇帝的矛盾。

  这就是好机会。

  因此这些人是摩拳擦掌,等着以后报复杨廷和。

  果然如很多人猜测的一样。杨廷和这一次是真的要致仕,并不是为了和皇帝讨价还价。过了两天之后,杨廷和再次上了一份要求致仕的奏章。

  这已经是杨廷和上的第三次致仕奏折。

  这是一般程序。

  不管是皇帝登基,还是皇帝让内阁首辅辞职,都要经过这样的形式。一般都是要到了第三次才会同意。如果皇帝真要留下内阁首辅,那么就不会给内阁首辅第三次上奏致仕的机会。

  既然已经是第三次了,杨廷和离开朝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黄伴,去安排一下,朕要去一趟杨阁老的家。”

  朱厚熜想了想吩咐一下黄锦。

  黄锦是御用监掌印太监,而且现在提督东厂,皇帝的行程都在他的安排之下。皇帝出宫可不是小事情。皇帝身边不用留下太多人,但保护皇帝的人可一点不能少。一路上皇帝的安全必须要安排好。

  因此黄锦立马下去安排。

  朱厚熜穿好衣服。

  在黄锦和几个侍卫的陪同之下出宫。

  一路上都没有几个人,因为东厂和锦衣卫已经派人给朱厚熜清道,不允许任何威胁皇帝的事情发生。一路来到了杨廷和的家里,发现杨廷和家的大门紧闭。朱厚熜知道杨廷和自从要求致仕之后,一直是闭门谢客。

  “去,敲门。”

  黄锦上前敲了敲门。

  很快有个年轻的门子,开了一个门缝,露出了脑袋道:“你们是何人?有何事?”

  “通报一下,我家公子要见你们家老爷。”

  “抱歉。我家老爷身体不适,最近不见客。若有什么事情,可以跟我说。”

  相比起杨廷和的地位,杨廷和家的门房倒是很有礼貌。

  正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

  当然除了礼貌,杨廷和家的门房之所以如此客气,是因为他看出了朱厚熜非富即贵。不说朱厚熜一身的打扮,就看看跟着朱厚熜的几个侍卫,都是威武雄壮,一般的人家根本没有如此的护卫跟随。光是看他们就知道朱厚熜身份不一般。

  朱厚熜没说话。

  朱厚熜是皇帝,要保持身份。总不能跟门房解释自己的身份。

  黄锦立马从袖子当中拿出了一个令牌,给门房看了看。黄锦的令牌,可不是普通的令牌。是他提督东厂的东厂令牌。杨廷和家的门房,那可是眼力无双的。

  毕竟如果没有眼力,是不可能给杨廷和当门房。要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某些大人物。

  瞧了一眼,门房就看出这是东厂令牌,至于是什么级别的令牌,他倒是没有看出来。一瞬间杨廷和家的门房吓了一跳,甚至整个人七上八下。现在自家老爷杨廷和正在准备致仕,坊间传闻皇帝和朱厚熜关系不好。

  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东厂,怎么可能不让门房吓着。

  那可是东厂。

  虽然这几年东厂的威名下降很多,但十年前东厂可是声威赫赫。那些大臣哪一个听到东厂,不是小心翼翼。虽然杨廷和这个级别的大佬,也不是东厂可以随便揉捏的。但门房还是非常紧张。

  “我家公子要和杨阁老单独谈谈,你快去汇报。不要惊动其他人,也不要大张旗鼓。”

  黄锦嘱咐了门房。

  门房立马把朱厚熜他们领了进去。此时门房才发现,跟着进来的不仅仅是朱厚熜身边的几个侍卫。从两边突然出来了不少人,一个个都是挎着刀,全副武装跟着进来。

  朱厚熜问了门房,道:“今天天气不错。这里有没有凉亭,带我去凉亭。”

  “有,这边请。”

  门房是真不知道朱厚熜是什么身份。

  但能够让东厂这么多人保护的,门房想想就知道是大人物。因此拿着黄锦给他的令牌,立马小跑过去找了管家。能够在杨廷和家里当管家的,眼力劲当然不是门房可以比拟的。

  看门房带来的令牌,管家就知道这是东厂最高令牌。

  谁拿着这块令牌。

  提督东厂的御用监掌印太监黄锦,这是黄锦的身份证明。而能够让黄锦陪同过来的年轻公子,管家一想就明白是谁。皇帝,朱厚熜这个皇帝就是年纪很小的。

  管家猜到皇帝来了,哪里敢有丝毫的耽搁。怠慢皇帝,那可是砍头的罪名。

  所以也是没有丝毫耽搁,跑步去了杨廷和那里。

  “老爷,皇上来了。”

  杨廷和这段时间处于风暴中心,但却没有人们想象当中那么着急。

  上奏折致仕的时候,杨廷和是很艰难。杨廷和并不想离开内阁首辅的位置,因为杨廷和还有很多事成没有做完。而且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离开,怎么都舍不得。毕竟那可是大臣之首的位置,谁能够轻易的让出来。

  但决定离开之后,杨廷和的心情就平静了很多。

  不是杨廷和真的到了返璞归真,无欲无求的地步。而是真的决定了离开,且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对于杨廷和来说,算是真正的有了结果。

  比之前不知道结果来说,知道结果之后心里平静很多而已。

  因此杨廷和这些日子一直在看书写字。

  “皇上?”

  “是。老爷,看看这个?”

  “这是东厂令牌,还是提督东厂的令牌。”

  “是。听说持这块令牌的人,和一个年轻公子一起来的。后面跟着不少侍卫,全都是挎着刀。能在京城带着这么多人的,我心想应该只有皇上。”

  不说令牌,光是朱厚熜身边跟着那么多全副武装的侍卫,在整个京城都没有第二个。

  “他们在哪里?”

  “去了西边的凉亭。皇上的意思是,不要惊动任何人,就和老爷单独谈谈。”

  “更衣。”

  杨廷和不明白皇帝怎么来了。

  但皇帝来了,当然是要去接待。杨廷和没敢耽搁,迅速的更衣之后,匆匆的来到了西边的凉亭。一路上杨廷和已经是看到了不少不是府中的侍卫。再看他们的衣服,他们手中的刀,杨廷和判断他们是东厂的人。

  等来到凉亭,周围是朱厚熜带来的侍卫。

  而凉亭里面,皇帝坐着,而黄锦站在一边伺候着。杨廷和让管家留在外门伺候,自己则是匆匆的进入了凉亭,准备给朱厚熜施礼。

  朱厚熜上前扶住了杨廷和,笑着道:“不用多礼,是朕冒昧打扰了。”

  “皇上能够驾临寒舍,是老臣的荣耀。”

  “不说这些。杨卿,来,坐下。”

  “谢皇上。”

  杨廷和等朱厚熜坐下之后,立马是半屁股坐在了对面。杨廷和一直在思考,皇帝突然驾临自己家里到底是什么意思。皇帝要让自己致仕的态度很明确,所以一直让自己连续上了三次致仕奏折。杨廷和可不相信朱厚熜过来挽留自己。

  但如果不是挽留自己,那么这个时候找自己干什么?

  杨廷和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黄伴,你让所有人都退后三十步以上。朕要和杨卿单独聊聊。”

  “是。”

  黄锦明白皇帝的意思。

  因此对朱厚熜施礼,然后离开了凉亭。也部署侍卫后撤,当然就算是撤离凉亭,他们还是围住了凉亭所有的通道。

  “杨卿,朕能够登基,卿有大功。朕能够安稳的渡过登基之后的这几年,卿同样有辅佐之功。且这几年朝廷财政好了很多,都赖卿之努力。卿对朕,对大明,是社稷之臣,社稷之功。”

  “老臣愧不敢当。”

  杨廷和站起来。

  皇帝这种评价可不是容易得到的。“社稷之臣”、“社稷之功”,根本不是普通大臣能够得到的评价。所以杨廷和也坐不住了,只能是站起来对朱厚熜弯腰。朱厚熜摆摆手,道:“杨卿,坐,坐。今天朕只是和杨卿随便聊聊,不要如此。朕说的是朝野上下共知的事情。”

  “这些都是臣之本分。”

  “不,不,不。先帝驾崩,朝中无人,若非杨卿果断,谁能说会发生什么事情。若再发生朱宸濠之乱,那么大明社稷都危在旦夕。大明能够有现在的安稳局势,卿有社稷之功。卿之功劳,不亚于于少保(于谦)。”

  杨廷和这一次没有说话。

  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朱厚熜把自己和于谦放在一起比较,自己又能说什么。于谦虽然被明英宗砍了,但于谦对于大明朝功劳甚大,这是所有人都承认的事情。因此明英宗驾崩之后,明宪宗立马给于谦平反,然后给了于谦很高的评价和待遇。能够和于谦相比,评价已经是高的无以复加。

  杨廷和是爱惜羽毛的人,最在乎自己的名声。

  追求名,希望自己能够青史留名。现在皇帝这么说,杨廷和心中是激动的。如果以后的史书上,把自己和于谦放在一起,那么就真的是青史留名。

  朱厚熜这个时候,悠悠道:“杨卿,你说说,现在我大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