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168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3
  “难道不可怕吗?”

  朱厚熜把自己认为目前大明朝最重要的六个问题都说了出去。

  当然大明朝还有很多问题。

  如选拔官员的问题,如北方草原民族的问题,还有西南土司的问题,每一个都很重要,都需要朝廷解决。但这些问题,虽然重要,但只是细枝末节。

  对于大明朝这样的大国来说,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外来的威胁并不需要担心。朱厚熜说的六个问题,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大明朝如果能够把这六个问题解决,那么就真的能够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甚至未来的工业革命,在大明朝发生也说不定。一旦中国这样的大国爆发工业革命,那么整个世界都要看中国的脸色。可是同样这六个问题解决起来一个都不容易。

  “杨卿,你知道吗?这六个事情,直接关系到大明朝的未来。这六个问题现在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皇上,这六个问题,您要如何解决?”

  杨廷和刚刚很认真的听朱厚熜的话。

  心中真的是震惊。

  杨廷和虽然早就知道朱厚熜这个小皇帝有自己的主意,但没有想到朱厚熜这个小皇帝,竟然有这么深的心思。虽然朱厚熜说的那些,杨廷和不是都赞成。

  但其中一些的确是大明朝很严重的问题。

  朱厚熜这个皇帝,在杨廷和心中是越来越神秘,越来越不好琢磨。杨廷和是决定离开朝廷,但杨廷和还是很想听听朱厚熜以后要怎么处理朝政。

  朱厚熜既然说了这些问题,那么必然有自己的思路。所以杨廷和问了朱厚熜下一步要怎么做。

  “第一:加强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的职责,刷新吏治。朕之前支持高宪臣(高友玑)的督察院改革,就是为了下一步刷新吏治做准备。”

  朱厚熜是不会想一出是一出。

  作为皇帝,最怕的就是这样的皇帝。制定政策也是如此,必须要有连贯性。杨廷和一边听朱厚熜的话,一边也联系朝中的事情。

  果然之前督察院改革,是有目的的。

  “第二:丈量土地。朕要丈量全国土地,不管是官田、民田,还是权贵的庄田,又或者是宗藩的田地,还有卫所的屯田,都要丈量。朕要完全掌握全国的土地情况,朕要知道我大明朝目前到底有多少土地,这些土地的构成到底是怎么样的。”

  杨廷和镇住了。

  丈量全国土地,这可不是小事情。

  影响太大。

  彭泽当初就建议自己丈量土地,但杨廷和真没有这样的魄力。因此杨廷和没有答应,反而是说服了彭泽。杨廷和此时一下就明白了。

  朱厚熜其实一直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彭泽这三年多的时间,一直在清查庄田。在彭泽清查庄田的过程当中,朱厚熜是派遣了大量的年轻进士,进入了彭泽手底下当官。跟着彭泽一起清查庄田。

  有些小官,杨廷和还有印象。

  如正德十六年的榜眼张璁,嘉靖二年的探花徐阶,还有正德十六年的一些成绩好的进士,在翰林院的朱纨、丁汝夔等等,目前都跟着彭泽。

  杨廷和不用考虑都知道朱厚熜是什么意思。

  这是让他们学习怎么丈量土地,也是让他们了解目前土地情况。

  而且不仅仅是他们。目前在河南担任按察副使的桂萼,还有在浙江因为丈量土地闹出大事情的史道、常伦,调到浙江金华府担任知府的陈克宽,这些人都是支持丈量土地的人。甚至他们在地方当官的时候,都是自己及丈量过田地,有很丰富的经验。

  他们这些人现在看起来官不大,都只是正四品的地方官,或者是翰林院的小官。

  可是只要朱厚熜支持他们,那么他们几年之内爬升到地方高官,甚至入京担任六部高官,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旦这些人成长起来,一旦这些人占据高位,那么丈量土地完全可以推开。

  小皇帝,有决心,有手腕。

  杨廷和突然感觉到,说不定朱厚熜这种决心、手腕,未来还真有可能完成全国土地的丈量。如果朱厚熜真的能够完成土地的丈量,那么朱厚熜就真的做到了大明朝前面很多皇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之前的皇帝也说是要丈量土地,但都没有真正的丈量过。这一点杨廷和是清楚明白的。杨廷和历经四任皇帝,对于前面皇帝丈量土地的事情很清楚。

  只是下一个命令,让地方报上来。

  地方谁敢真的丈量土地。他们就把以前的数据修修改改,然后交给朝廷。朝廷按照他们交上来的数据,完成一次土地的丈量。其实完全是错误的数据,朝廷也不会真的把这些数据当成是真的。

  从朝廷开始地方,都是能糊弄就糊弄。

  可是杨廷和明白,朱厚熜要丈量土地,却不是以往那种方法。而是真的要丈量土地,而且完全是有步骤的进行准备。

  “第三:把全国丁赋、徭役都并入到田地当中,以后只根据田地收田赋。所有人,包括皇庄、权贵的庄田、宗藩的土地、地方乡绅的耕地,都要按照这个模式交税,稳固朝廷财政。”

  杨廷和到了这个时候,感觉口腔干涸。

  因为太大胆。

  丁赋、徭役并入到田地当中,然后所有的田地都征税。这可不是影响一两个人的事情。整个朝廷权贵、宗藩、读书人都要受到影响。

  能完成吗?

  杨廷和不知道。

  反正杨廷和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太大。

  当然一旦完成,那么朝廷财政就彻底有了根基。有了这么多的田赋作为根基,杨廷和可以想象,一年朝廷的收入能有多少。如果按照粮食来计算,一旦真的在全国范围之内如此交税,那么每年的田赋收入估计可以轻松超过6000万石,甚至是7000万石。现在朝廷每年的丁赋、徭役,和田赋大致是差不多的。

  说不定每年的田赋收入达到八九千万石也不一定。

  这就要看丈量田地的结果。

  从开国开始,人口增加,开荒增加,田地数量也在增加。就算在朝廷这边没有登记,但杨廷和相信全国的土地一直是在增加的。不过因为始终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因此杨廷和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内阁首辅,但并不清楚目前大明朝的土地规模如何。

  “第四:废除卫所,重改军制,屯田收为官田。废除世袭武官,朕要设立武学,重视武举。要吸收更多的读书人入伍,军队武官都要出自武学。”

  杨廷和已经是麻木了。

  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反应。因为朱厚熜这个小皇帝想要做的事情,一大半都是杨廷和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之间杨廷和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么多的内容,杨廷和需要消化一下。

  因此只是静静地听着。

  “第五:拓展海贸。朕看重海贸,不仅仅是因为海贸挣钱。更多的是,朕倒要看看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国家。朕要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看看他们都在哪里,看看他们都发展到什么地步了。他们是比我们大明朝落后,还是比我们大明朝更厉害。如果他们比大明朝更厉害,朕就要大胆的跟他们学习。就算他们比我们落后,但只要他们有一项比我们厉害,朕就要让全国跟着学习。从每个国家当中学习一样出色的地方,那么从十个国家就能够学到十个出色的。只有不骄傲,敢于学习其他人的长处,大明朝才能够万年稳固。这就是朕最大的目的。”

  “第六:朕要对奇巧淫技更加重视。朕要提高研究奇巧淫技工匠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地位。而且要组织人编写‘齐民要术’、‘梦溪笔谈’这样关于奇巧淫技的书。还要把他们推广下去,还要组建专门教奇技淫巧的书堂,吸引对这些感兴趣的读书人入学。而且要让他们入仕,学农业的让他担任劝农的官,学建房的、学修道的,让他们去工部负责工部工程。其他学习造船的,就让他去造船厂负责造船。学习造兵器的,就让他们去兵器局当官。朕要彻底改变千年以来看不起奇巧淫技的文化。”

  杨廷和此时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朱厚熜说的这些,很多政策都是离经叛道的,是不符合目前主流文化的。这样的想法,如果是某个大臣提出来,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被全天下的读书人骂死了。

  但这是皇帝的想法。

  问题就很大了。

  杨廷和此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历史上改革皇帝很多,但真正成功的不多。这也和皇帝的性格有关系,有些皇帝性格坚韧,在阻力面前也能够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但有些皇帝性格软弱,既是想要干一番事业,但碰到一些阻力之后,立马又开始退缩。历史上后一种皇帝更多。

  除了这两种皇帝之外,还有一种皇帝是志大才疏。他们想要干一番事业,想要改革,但能力不足,无法掌控局面。结果是改革弄得一塌糊涂,这种皇帝也不在少数。

  杨廷和不敢肯定,朱厚熜是哪一种皇帝。

  但今天杨廷和还是再次认识了朱厚熜。没想到朱厚熜真的是一个有想法的皇帝,而且是有大想法的皇帝。朱厚熜对于大明朝有自己的认识,而且还有改革的思路。

  “杨卿,这些事情,你能做吗?”

  朱厚熜轻轻地问了杨廷和。声音很轻,但问的问题,却很重。

  杨廷和被问住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能做吗?

  杨廷和对于自己完全没有信心。而且里面很多东西,杨廷和是不同意的。自己不同意的事情,杨廷和是不会推进的。而就算是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杨廷和也没有信心推进。

  不说别的丈量土地、所有土地收税,这样的事情应不应该?

  应该。

  这是可以稳定朝廷财政最根本的办法。只要完成这个,那么大明朝就真的稳了。大明朝的财政,从此就再也不用担心。但这个事情,杨廷和真的无法主持。这个事情做好了,那真是青史留名。但如果出现问题了,那就是身败名裂、千古骂名。从来改革出现问题,倒霉的都是主持改革的大臣,而不是皇帝。皇帝一旦形式不好,就可以撇开改革大臣,让他承担一切责任。

  杨廷和没有那种魄力。

  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杨廷和说不定还敢冲一冲。但现在杨廷和算是功成名就,什么都有了。让现在的杨廷和冒着身败名裂、千古骂名的危险去主持改革,真的不敢。

  “朕需要能够主持这些事情的大臣。”

  看杨廷和沉默,朱厚熜就知道杨廷和的意思。

  因此朱厚熜很明确的告诉杨廷和,这就是朱厚熜不能让杨廷和继续担任内阁首辅的原因,算是跟杨廷和解释。杨廷和听到朱厚熜的解释,立马是站了起来。

  弯腰施礼道:“老臣年迈,未能帮皇上解忧,是老臣不好。”

  “杨卿,你已经做得很好。你给朕打下了基础,这一点朕永远记得。”

  朱厚熜摆摆手。

  对于杨廷和,不管别人评价如何,杨廷和对于朱厚熜都是有恩的。等杨廷和坐下来之后,朱厚熜道:“杨卿,朕不希望朝廷发生大变化。特别是不要影响彭宪臣在南直隶的工作。”

  朱厚熜终于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朱厚熜不希望杨廷和的离开,给朝廷带来大的风波。杨廷和担任十来年的大臣之首,有一大堆支持杨廷和的大臣,包括仰慕杨廷和的操守,支持杨廷和新政的的年轻官员。

  杨廷和离开,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混乱。

  但现在的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就是这两年朝廷要做的事情就不是一个两个。辽东问题、四川问题、贵州改土归流、开海的事情,说不定还有和鞑靼右翼的战争,每一个都是大事情。而且杨廷和离开之后,朝廷会有新的变化。这个时候朱厚熜并不希望朝廷发生一些动荡。特别是目前在南直隶进行庄田清查的彭泽,这是朱厚熜寄以厚望的。不说别的,彭泽目前在南直隶的庄田清查就很重要,关系到朝廷庄田清查工作能不能圆满结束。

  而且朱厚熜还希望彭泽回京,主持一些其他事情。

  但杨廷和和彭泽的关系很近,要是彭泽心灰意冷,这可不是朱厚熜希望看到的事情。彭泽一旦心灰意冷,不管南直隶的庄田清查工作怎么办?要是他直接致仕,不想回京怎么办?

  “老臣明白了。”

  杨廷和终于开口。

  刚刚如果自己答应主持这些改革,那么说不定朱厚熜就会留住自己,让自己继续担任内阁首辅。可是自己没有答应,皇帝就准备后面的事情。

  准备没有杨廷和的朝政。

  杨廷和心情有些低落,但还是对朱厚熜道:“皇上,治大国如烹小鲜。世间万事,非一纸命令可解决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来。”

  “朕明白。”

  朱厚熜点头。

  朱厚熜知道,这是杨廷和在离开朝政之前,给自己最后的忠告。因此朱厚熜很认真的道:“杨卿,朕从来没有想过,短时间之内完成这些。朕做这些事情,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十年完成一些,如果没有完成,就需要二十年。二十年没有完成,就用三十年。朕想只要定了目标,朝着目标努力,那么总是可以完成目标的。”

  “皇上圣明。”

  本来杨廷和对朱厚熜还有很多嘱咐。

  可是听朱厚熜最后的话,杨廷和突然觉得没什么可以嘱咐朱厚熜的。在杨廷和看来,朱厚熜真的不是一般的小皇帝。有能力、有目标、有手腕,更重要的是踏实稳重,一点都不急躁。

  看看朱厚熜说的话。

  十年不行,有二十年。二十年不行,有三十年。

  一般想要干一番大事情的皇帝,哪一个不是只争朝夕,哪一个不是希望今天颁布圣旨,明天就有成果。哪里有皇帝,跟朱厚熜这样沉得住气。但真正能够成大事情的,肯定是这样有目标、有计划,能够隐忍的人。

  杨廷和其实不敢说朱厚熜是正确的。

  但有目标,而且愿意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加上手腕还很强。杨廷和突然觉得,朱厚熜说不定真的可以成为大明朝的一代中兴之君。

  这么一想,杨廷和站起来对朱厚熜道:“皇上,老臣身体不适,恳请皇上在老臣致仕之后,允许老臣在京中养一段时间的身体。”

  朱厚熜微微一笑。

  心里大喜。

  今天来的目的达到了。杨廷和致仕之后,留在京中养病,而不是致仕回老家,带来的含义都不一样。杨廷和果然是老奸巨猾,一下就想到了如何完成朱厚熜的要求。

  朱厚熜站起来。

  笑着道:“杨师乃朕所敬重的帝师,一身才华惊天动地,是未来朕之左膀右臂。卿可放心。”

  “犬子能够得到皇上的器重,是他的福分。”

  “朕能够碰到杨师,也是朕的幸运。这些年朕觉得自己学问大涨,有很多都是杨师的功劳。朕准备让杨师担任国子监祭酒,继续对于国子监进行改革,更要负责全国各个学堂。不管是官办学堂,还是私人学堂,都要受到国子监的领导。”

  “臣替犬子谢皇上器重。”

  杨廷和要退了。

  既然要退了,考虑的肯定是自家儿子的前程。朱厚熜这是给杨廷和保证杨慎的前程。

  “时候也不早了。杨卿,好好养伤。朕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