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217 朝廷纷争
  张璁是一个很强势的官员。

  要做什么事情,就算阻力很大,也会推行下去。历史上张璁靠着大礼仪之争升官,被满朝文武,乃至于读书人瞧不起。但张璁丝毫不在意这些,强力的推动自己的改革。不知道触动了多少权贵利益,甚至是士绅利益,但张璁依旧是一往无前。在这方面来说,大明朝改革家当中,张璁绝对是可以进入前三名的。

  张璁的执行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官员能够相比的。张璁来到了湖广,第一把火是按察使司那边开始“严打”。按察使司那边已经开始动手抓捕那些宗藩鹰犬,还有宗藩姻亲。已经开始闹得湖广宗藩不安定。

  不过这是为了震慑那些权贵。

  张璁真正要做的是,在湖广清查人口,清查土地。

  这才是张璁施政的根本。

  你要是不懂湖广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有多少土地,你怎么准确的施政。所以新年刚过,张璁就在湖广推行浩浩荡荡的人口普查运动。不过不是直接下命令要普查人口,而是先做一番动作,找一个人口普查的借口。

  对于那些没有户籍的黑户,张璁是既要打压,也要安抚。

  张璁的安抚措施就是,不管你以前是干嘛的。只要你们家在湖广地区落脚已经十年,或者得到五家拥有湖广户籍的家族担保,那么就可以登基在册,成为湖广户籍的人口。但是如果在湖广落脚不到十年,而且也没有愿意给他们担保的,那么他们必须要拿出证明。告诉官府你是从哪里来的。

  只要官府查实正确,也可以在湖广落户。

  放宽了很多条款。

  这要是在明初的时候,这些人都要受到处罚,都要遣返回去。可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朝廷必须要捏着鼻子承认事实。那就是从明英宗开始,大明朝出来了大量的流民。

  经过了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不仅没有解决这些流民问题,反而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明武宗时期,就连北直隶都开始出现大量的流民。

  朱厚熜登基之后,为了解决这些流民问题,颁布了不少政策。

  其中一个就是承认事实。

  那就是流民问题是现实问题,不管朝廷承不承认,他都是客观存在的事情。不再扯以前的那些条款,扯以前的朝廷规定。按照以前的条款,这些流民查他们的户籍,然后按照户籍把他们遣送回去。以前流民不多的时候,这不是什么问题。但现在流民遍地,明武宗时期最高峰的时候,流民高达五六百万以上,几乎每年都发生流民暴乱。朝廷哪里有那么多人力物力,把他们都遣返回去。

  承认事实的意思就是,任何一个省份,你要是有能力接受这些流民,就给这些流民发放户籍。让他们彻底成为当地人。主要目的就是让这些流民不要到处流窜。

  然后一个办法就是,驱使这些流民去一些地方开荒。

  像辽东开省、天津开市,包括王阳明在四川,姚镆和梁材两个人在贵州,他们都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优惠条款吸引流民。让流民去他们那里落户,增加他们那边的人口。

  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从朱厚熜登基开始,全国各个省份已经是消化了快两百万流民。有两百万黑户,获得了户籍,在官府登记在册。辽东开省、天津开市,用的是开荒、减免田赋、落户等方式安置流民。北直隶这边是大量的清查庄田,分离出大量的官田和民田,用这些田地安置那些流民。

  流民安置效果不错,但并没有完全解决流民问题。

  很多流民不再是流浪,到某个地方定局,但就是不到朝廷登记。主要是担心官府会把他们遣返,还有就是为了不交税、不服徭役。

  张璁在湖广做的就是要把他们都一一找出来,全都在官府登记。

  然后是清查土地。

  张璁并不是盲目的进行丈量土地。张璁先是从那些宗藩、土司、士绅力量薄弱的偏远农村开始丈量土地。这些地方阻力比较小,最大的阻力就是一些地方小士绅,还有就是地方宗族力量。相比起宗藩、土司,还有那些强大的士绅来说,这些小乡村要丈量土地有的是借口。大明朝成立百五十年之后,湖广地区也算是安稳了百年时间。大量的人口流入到湖广,在湖广开荒。

  但开荒的土地,很多都没有登记在册。

  这就是最好的借口。

  以登记开荒土地为名义,在农村开始丈量土地。

  张璁在湖广轰轰烈烈的进行他的改革,而在京城的朱厚熜这些日子过得却不怎么样。相比起前两年,进入嘉靖六年之后,朱厚熜心情真的不是很好。因为新年过后,突然之间有很多人开始弹劾大理寺卿李昆。

  来势汹汹。

  什么罪名都有。

  开始朱厚熜还没当一回事情。因为在大明朝,最常见的就是弹劾朝廷官员。目前朝廷这些大小官员,包括内阁这些内阁阁臣,哪一个没有接受过弹劾。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些弹劾,所以朱厚熜真没在意。

  可是随着弹劾奏折越来越多,朱厚熜才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这是一次有目的性、组织性的弹劾。当然弹劾奏折多,辩护的奏折也不在少数。

  反正打成了一锅粥。

  到了这个时候朱厚熜才算是回过味来。

  这是好几方势力很默契的联合起来,再一次对于杨廷和派系的官员进行打击。上一次是陈九畴,虽然朱厚熜保了陈九畴,但结果陈九畴还是是贬成了巡按御史。从正三品,变成了一个正七品。

  现在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大理寺卿李昆身上。

  李昆也是属于杨廷和嫡系官员之一,大理寺卿又是大九卿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是一定要把李昆弄下来。朱厚熜仔细翻阅了那些弹劾奏章,发现弹劾李昆的不仅仅是王瓒、王宪他们这边。还有严嵩、顾鼎臣、翟銮他们这些人。

  甚至杨一清他们都有参与进来。

  倒是内阁首辅费宏四平八稳,既没有参与弹劾李昆,也没有参与辩护李昆,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些人打仗。参与辩护的是,蒋冕他们,包括不怎么参与朝廷纷争的彭泽也为李昆辩护了一下。蒋冕现在真是累了。自从杨廷和离开朝廷之后,蒋冕作为杨廷和派系的接班人,在这些人的围攻当中真的是精疲力尽。

  都想要咬一口。

  让杨一清派系把手中的职位让出来。

  朱厚熜这个皇帝也头疼。

  这些人来势汹汹,一定要把李昆拉下马。这个时候朱厚熜这个皇帝也很难办。如果朱厚熜直接支持他们,这些人受到鼓舞之后,肯定会再接再厉,甚至是变本加厉,继续进攻杨廷和派系,要扫除杨廷和派系的官员。杨廷和虽然致仕了,但他的嫡系人马控制的重要职位还是不少的。只要把他们干下来,除了杨廷和派系的那些官员受损失之外,其他所有派系的官员都可以分割利益,都是皆大欢喜。

  所以他们才会暂时性联合攻击李昆。

  朱厚熜一旦支持他们,他们受到鼓舞之后,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

  而且朱厚熜支持他们,那么朱厚熜怎么面对杨慎、彭泽他们。虽然他们慢慢的脱离杨廷和之前的派系,但关系也是千丝万缕。彭泽和杨慎都是朱厚熜非常欣赏,以及以后要器重的人。如果任由别人如此欺负杨廷和派系的人,他们心里会怎么想。会不会对皇帝失望,这个朱厚熜也要考虑。

  但反对呢?

  这也不好。目前攻击李昆的那些人,很多都是朱厚熜的宠臣。王瓒、王宪都是朱厚熜嫡系官员,他们现在是做足了准备,一定要拉下李昆下来。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反对,那么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士气。他们是朱厚熜稳固皇权的功臣,大礼仪之争的时候全力帮助过皇帝。如果朱厚熜这么快就打压他们,那就真的会被人说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一旦朱厚熜要有得到这样的名声,以后谁还会为朱厚熜卖命。

  朱厚熜是真的很头疼。

  果然皇帝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对于朱厚熜来说,现在的局面最好,如果能够一直平静更好。朝廷最少应该平静几年时间,而不是发生政治斗争。

  因为没有必要。

  可惜皇帝有皇帝的利益,下面的大臣同样有他们的利益,双方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想法也不可能一样。朱厚熜是想要稳定,但下面的大臣都在争权夺利。对于下面的那些大臣来说,把这些朝廷高官拉下来,才能够让自己人上去。

  朱厚熜有些生气。

  可是也明白,这就是现实。如何平衡这些人的利益,就是皇帝应该干的事情。

  当然被这么多人的弹劾,这么多人攻击,大理寺卿李昆也是有脾气的。本来上一次刑部尚书赵鉴致仕之后,李昆作为最有资格的人选,却没能够当选刑部尚书,让他憋了一肚子气。

  现在有这么多人攻击他,李昆岂能满意。

  因此李昆直接给朱厚熜写了一份因病致仕的奏章。

  李昆的意思很简单,老子不干了。

  “费少保,李昆的事情你怎么看?”

  “皇上,李廷尉既然要致仕,臣认为应该同意。这几个月李廷尉身体不是很好,正好可以休息。”

  现在的事情,朱厚熜这个皇帝头疼。

  费宏这个内阁首辅也是非常被动。费宏作为内阁首辅稳定朝局稳定,是他很重要的一个事情。但现在朝野上下是暗流涌动,争权夺利比较厉害。

  之前也有。

  但都是品级比较低的职位。现在王瓒、王宪他们盯上了大九卿的职位,大理寺卿这么重要的位置。所以才会突然之间闹得朝局有些紧张。

  现在朝廷的情况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李昆成为了矛盾的集中点。

  谁也不让步。

  说起来还是蒋冕他们处于下风。因为朝野上下各方势力,都在联合打压蒋冕他们,让蒋冕他们让出更多的职位。蒋冕他们想要保住李昆的大理寺卿位置非常困难。

  主要是现在的蒋冕他们,缺少一个能够把握全局的大佬。

  反而大部分人脾气都比较冲。像蒋冕、毛纪他们都是这样,不是老谋深算,而是脾气比较值。看看李昆也能够知道。未能够拿下刑部尚书的位置,李昆就开始有些耍脾气。现在受到弹劾,他不是和蒋冕他们联合对抗,而是直接要致仕。

  挡不住了。

  费宏知道李昆的位置是留不住的。

  所以劝皇帝接受李昆的致仕。

  “大理寺卿的位置呢?”

  把李昆拉下来只是第一步。

  最重要的是下面的,也就是谁能够顶替李昆的位置。所有参与打击李昆的势力,都不可能白干活,都是要分一杯羹的。可是大理寺卿这么重要的位置,任何一方势力都不会愿意轻易交出来。

  到时候朝廷必然还有一番龙争虎斗。

  这是朱厚熜最不愿意的。

  现在的朱厚熜需要时间,让地方慢慢的改革,充实一下大明朝的实力。而且地方的改革,可以慢慢的来到朝廷,推动朝廷的改革。同时聚集实力,为未来扫荡鞑靼部落做准备。

  这都需要稳定的朝局。

  朱厚熜不希望朝廷动荡。如何能够不让这些势力为了大理寺卿的位置打仗,朱厚熜需要思量。因此询问了费宏。虽然费宏有些婆婆妈妈,但在平衡朝局上还是能力很出色。

  而且现在的情况,费宏这个内阁首辅也是需要朝局稳定。最起码在这个事情上,皇帝和内阁首辅利益上一致。

  费宏开口道:“皇上,大理寺卿兼任贵州按察使的陈璋最合适。”

  “陈璋?”

  “是。陈璋任大理寺卿,是目前最适合的,也是各方最能够接受的人选。”

  朱厚熜皱眉。

  迅速开始考虑,陈璋成为大理寺卿的情况。

  从资历来说,陈璋担任大理寺卿没有任何问题。陈璋四年前是大理寺少卿,因为贵州改土归流才会去地方担任贵州按察使。在贵州他是立了功劳的,所以朱厚熜特许他为大理寺卿兼任贵州按察使。

  提拔为大理寺卿没什么问题。

  不过资历应该不是费宏考虑的主要问题。费宏之所以推荐陈璋,肯定是因为其他原因。因此朱厚熜立马想到了陈璋其他的资料。陈璋是浙江温州府的人,和目前的内阁阁臣王瓒,湖广巡抚张璁,都是浙江温州府人。属于是正儿八经的同乡,他们家乡之间距离不到百里。

  对于王瓒这样手中缺乏人才的内阁阁臣来说,陈璋这样的老乡,是非常重要的。

  就算不是他们之前想要提拔的人,但也不会反对陈璋。还有就是陈璋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和目前上升势头非常猛烈的那一批官员是同一批的进士。

  这些人包括,翰林学士翟銮、詹事府少詹事兼任左春坊大学士顾鼎臣、翰林院侍讲学士兼任詹事府少詹事董玘、鸿胪寺卿严嵩,这些人都是同一批的进士。官位上升速度非常快,甚至可以说他们现在都是朝廷重臣。

  这些人当中,翟銮作为翰林学士,甚至有资格直接成为内阁阁臣。严嵩作为鸿胪寺卿,随着鸿胪寺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严嵩地位也是迅速上升。其他顾鼎臣、董玘,他们别看好像官位不高,但都是非常清贵的官职。下一步要么直接成为詹事府詹事,要么可以成为翰林院翰林学士,再不行可以成为六部侍郎。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们也是打击杨廷和势力非常积极的一股力量。其实他们这些人打击杨廷和派系的官员,看上的不是大理寺卿这个位置,而是礼部的那些位置。因为他们下一步最适合的地方就是礼部。

  陈璋的出身很好。

  正好是弘治十八年进士,和这一批目前上升势头猛烈的官员私人关系不错。

  能够平定这些人的纷争。

  费宏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给朱厚熜选择了最适合的人选。

  朱厚熜点点头,道:“陈璋的确是不错的人选。到时候你让人提名陈璋。”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