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237 辽东布防
  “忠诚。”

  “这话朕爱听,但并不是正确答案。”

  朱厚熜笑笑。

  忠烈之后,对于自家的名声是非常看重的。

  特别是读书人家庭。

  对于家族名声更是维护。现在不是王朝末期,现在的大明朝还活得好好的。因此对于诗书传家的家族来说,名声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名声可以旺家,坏的名声会直接影响家族发展。

  一个家族一旦名声坏了,家族子弟入仕都会受到别人的孤立,别人的打压。孙堪家族本来就是读书人家族,又出来了孙燧这样的忠烈,因此家族名声非常好。

  越是这样的家族,越是维护家族名声。

  这也是朱厚熜喜欢孙堪的原因。其他不说,孙堪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最起码大明朝进入灭亡之前,他们家族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因此朱厚熜笑着道:“一支军队想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两个东西是必须要具备的。首先一点就是军纪,要有铁一般的军纪。军队必须要令行禁止,让你上前,就算前面有刀山火海你也不能后退,只能是上前。让你后撤,就算前面是金银财宝,你也不能向前,必须要后撤。古往今来的名将,他们打造的军队,无一不是如此。正因为拥有这样的军队,这些名将才能够建功立业。”

  孙堪束手而立。

  听着朱厚熜的话。

  如何打造一支精兵,这是古往今来很多将军的问题。不过不管是任何一个将军,打造一支军队都明白纪律的重要性。一支强大的军队,从来都是拥有钢铁纪律的部队。

  军队打仗可不是街头斗殴。

  街头斗殴,更多的靠着个人勇武,靠着个人狠辣。

  有一个狠辣的,在街头斗殴当中可以占尽优势。

  但军队不一样。

  特别是人数规模几百上千之后,个人勇武就开始让步于整体战术。真正的军队打仗,很多都是简单的重复的动作。如果是刀,就是不停地砍,整齐划一的砍。当所有人都同时进行简单重复动作的时候,威力就完全不一样。

  几百人、几千人,用枪往前刺的时候,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

  这就是军队打仗。

  街头混混永远比不上军队,就是因为街头混混打仗和军队打仗是完全不一样的。

  军队最不想要的就是逞个人英雄的人。平时逞英雄没问题,在战场上因为逞英雄,乱了军队阵型,到时候就是军法从事。在几千几万人的战场上,个人勇武永远不是最重要的。

  军令如山,令行禁止,这些都是描述军队纪律的。

  “除了军纪,军队还需要赏罚分明。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秦军为什么成为虎狼之师,秦国为什么能够一统全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赏罚分明。只有赏罚分明,才能够让军人踊跃作战。这些你应该明白。”

  “臣明白。”

  孙堪点头。

  这都是一支军队最基本的。

  孙堪不是很理解朱厚熜怎么扯这个。此次孙堪找朱厚熜,是想要请命上前线。目前大同、宣府紧锣密鼓的做战争准备,孙堪在军事参议司,可以看到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资料。

  加上孙堪和镇远侯顾仕隆,还有其他京营军官也熟悉。

  因此更加着急。

  自己是从文人转为军官的。大明朝是以文驭武,文官看不起武将。但孙堪现在转为武将,文官更看不起孙堪。而武将因为孙堪的出身,也认为孙堪不是自己人,不是很喜欢他。所以孙堪想要在战场上为自己正名。所以孙堪就想要带兵打仗。

  但朱厚熜不谈这个,谈这些额外的话题。

  “那你知道,朕让你去辽东是干什么的?”

  “辽东副总兵官。”

  “我让你去辽东就是做这个的。蓟辽总督盛应期和辽东总兵官杨镇两个人,要在辽东打造一支万人精骑。若是情况适合,他们在辽东还要组建火器部队。他们想打造这支部队之后,解决目前袭扰辽东的那些中小部落。再远一点,他们是准备征服朵颜三卫。朕让你去当副总兵,就是去负责这支新组建部队的军纪和赏罚的。朕相信你能够让这支部队令行禁止,也能够让这支部队赏罚分明,不会出现冒功、抢功的现象出现。有一个铁一般的军纪,还能够赏罚分明,这支军队未来才能够所向披靡。”

  以前朱厚熜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冤枉功臣。

  特别是那些为国征战的名将。

  但朱厚熜成为了皇帝之后,就全明白了。

  武将,真的是非常危险。

  稍微不注意,让武将势大,那么皇帝根本睡不着觉。因为一个武将做大,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就像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那个不仅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整个赵匡胤这边利益集团的想法。

  就算是赵匡胤不想当皇帝,赵匡胤手底下的那些将军,他们也会硬把他顶上皇帝的位置。因为只有赵匡胤成为皇帝,才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还能够让他们封侯拜相。

  也就是说,任何武将做大,背后都有强大的利益势力。他们需要一个人保护他们的利益,到时候发生任何事情都跟这个武将自己的想法没有多少关系。因为你的想法已经不重要。就算你不走,别人也会推着你走。

  所以朝廷才会对于武将如此的防备。

  朱厚熜不想如此,但也没有办法。历史上这种教训太惨痛。一旦让武将成为军阀,到时候整个天下都会不安稳。只不过朱厚熜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限制武将的权力,分割武将的权力。

  特别是这些领兵的总兵权力。

  副总兵是干什么的。

  就是过去分权,同时监督总兵的。“辽东杨家将”历史上的确是忠烈之家,为保卫大明朝死伤无数族人。但朱厚熜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完全放弃对于杨镇的限制,就无条件的信任杨镇。

  毕竟辽东新军是杨镇一手要打造的部队。

  几年下来,这支部队就会变成“杨家军”,这是朱厚熜不能容许的事情。杨镇再怎么忠心,以后一旦涉及到他们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朱厚熜可不敢确定杨镇一定会选择朝廷。因此朱厚熜准备派遣孙堪,去担任这支部队的副总兵,负责军队军纪和战功登记。

  从开始限制杨镇的权力,对于朝廷,对于杨镇都是好事情。

  朱厚熜上前,拍了拍孙堪肩膀道:“朕知道,你想要带兵征战。但辽东这个事情也很重要。朕希望辽东能够练出精锐部队,以后真的能够压服朵颜三卫。朕还希望辽东军队可以恢复当年的荣耀,让朝廷能够重新复建奴儿干都司。朕信任你,相信你能够帮助杨镇,打造出一支驰骋辽东的精兵。若是你真的不愿意去辽东,那么朕就安排你去宣府。”

  “臣失礼。”

  孙堪立马躬身。

  惶恐的道:“臣未能领会皇上意图,是臣愚笨。臣愿意去辽东,为皇上,为朝廷打造出一支精兵。扫平侵袭辽东的草原部落,压服朵颜三卫,恢复朝廷在这些区域的影响力。”

  “好。”

  朱厚熜连连叫好。

  道:“朕可以给你一笔特殊经费。你到了辽东之后,可以组建一支千人左右的火器部队,作为维护军纪的部队。”

  “谢皇上信任。”

  “尽快动身去辽东,辽东那边组建军队已经是如火如荼。”

  “臣遵旨。”

  …………

  “朝廷建议在沈阳、抚顺、辽河套地区组建军民府。我想了想,这个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符合现在的情况。周布政使,你比我更熟悉辽东官员,你说说谁比较适合。”

  朱厚熜这边选派孙堪担任辽东副总兵的时候,辽东这边也在讨论辽东问题。

  盛应期先讨论的是关于成立军民府的事情。

  朱厚熜给一线的官员,充分的尊重。本来辽东成立军民府的事情,朝廷就可以决定。不仅是成立军民府,包括给军民府派遣官员,朝廷都可以不通过蓟辽总督、辽东布政使司,直接给他们下命令。但朱厚熜决定给盛应期这个权力,让盛应期推动军民府的成立。

  因为盛应期比朝廷更熟悉辽东。

  盛应期来到辽东两个多月时间。

  一边考察辽东的情况,转了辽东一些重要的地方。一边则是熟悉辽东官员,每到一个地方就和当地官员谈话。此次要成立军民府,盛应期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很虚心的询问周金这些辽东官员。

  本来军民府这样的,是文官的事情。

  但盛应期却是把辽东主要文武官员都招到了一起。辽东左布政使周金、右布政使周宣、按察使熊浃、辽东土地司司长史道,还有辽东总兵杨镇,辽东副总兵杨锐都来了。

  朱厚熜听取了李承勋的建议。

  原辽东都指挥同知杨锐,被兵部任命为辽东副总兵,协助杨镇练出一支骑兵。当然这也是为了限制杨镇实力急剧膨胀。杨锐这个副总兵是,协助杨镇训练、指挥部队的。

  “盛总制,若是让我推荐,那我就直说了。”

  “周布政使,我洗耳恭听。”

  盛应期态度非常好。

  盛应期是京官二品,周金是地方二品,现在盛应期又是蓟辽总督,可以说比周金的官高了不止一个等级。但盛应期一点没有架子,人和和气气。算起来周金比盛应期大了一岁,今年是五十四岁。不过周金科举成绩不是很好,中进士比盛应期晚了十五年。

  盛应期是少年才子,十九岁的进士。

  周金也是听说过盛应期的名声的。盛应期作为少年才子,本应该有光明的前途。但盛应期不知道得罪了哪路神仙,从中进士开始,就被一脚踢到地方当地方官,一直无法回京。为了回京,盛应期是到处钻营。所以作为政治上的变色龙,盛应期在正统文官那里名声非常不好听。但这短时间的接触,周金对于盛应期倒是没有多少排斥。

  因为盛应期很有能力。

  真的很有能力,才刚刚来到辽东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对于辽东的事情非常熟悉。这不仅仅是翻几本书就能够知道的,盛应期来到辽东之后,这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然后就是盛应期的处事能力。

  并不高高在上,懂得信任周边的官员,懂得倾听下面官员的想法。对于下面官员提的意见,也是非常尊重。

  周金心里也有所明白。

  为什么盛应期受到那么多朝廷官员的排斥,被他们心底里鄙视,但还能够混到现在的级别,还能够混官场。就是盛应期这个人不仅有能力,而且真的是能屈能伸,丝毫不在意外面的评价。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政绩斐然。

  朝廷重臣虽然不喜欢盛应期,但也掩盖不了他的政绩。

  有了硬邦邦的政绩,盛应期在政治上投机那么多次,还能够屹立在官场上。哪个皇帝不喜欢盛应期这样有能力的官员。就算不能当京官,但是放在地方,那也是非常好的。周金虽然心中也鄙视盛应期的政治节操,但却丝毫不排斥和盛应期的合作。

  因为和盛应期合作,真的是非常舒心。

  “盛总制,下官认为沈阳军民府知府,可由原沈阳知府聂豹担任。”

  “聂豹,听闻他在沈阳推行的军民合一的策略,有效的抵御小股骑兵的袭扰?”

  “是。”

  周金点头。

  周金虽然是布政使,但军事上的造诣,连杨一清都非常欣赏。

  周金在京城当官的时候,写过不少关于边疆防御的策略。杨一清对于这些高度评价,以至于杨一清和周金两个人成为了忘年之交。周金当初能够来辽东担任右布政使,就是因为有杨一清的支持。

  在辽东当了几年的布政使,周金对于边疆的防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于聂豹的策略很是赞赏,对盛应期道:“兵民合一,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要实施起来,却是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行。聂豹在沈阳周围,组织各个村庄,实行兵民合一,采取烽火台的模式。对于打击小股骑兵效果非常好。”

  说着给盛应期详细的介绍。

  其实说起来不算很难。

  聂豹和沈阳周围的卫所合作,把卫所部队分为若干个小部分,在沈阳周围的一些地方建设军事要塞,让他们驻扎。然后每个村庄都组织青壮年进行简单的训练。一旦有小股骑兵侵袭,他们不会上去拼命,而是想办法延迟他们的行动。然后点燃烽火台,给周围卫所和村庄示警,大家联合起来剿灭敌人。

  很简单的策略。

  但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好。

  当然主要是因为没有大股骑兵侵袭。要是大股骑兵过来,这些小手段根本没有用处。不过能够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办法,限制小股骑兵的侵袭,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盛应期静静地听完之后,连连点头。

  道:“聂知府有想法。”

  聂豹,盛应期很熟悉。因为在朝廷弹劾太多,弄得朝廷不安稳,因此被朱厚熜一脚踢倒了辽东。没想到在京城的大“喷子”,到了地方竟然有如此能力。

  “这些接受最简单训练的青壮年,未来当兵也能够迅速适应。这些都是很好的兵源。”

  盛应期跟杨镇说话。

  杨镇立马道:“是。越是边疆地区,越是民风彪悍。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想要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只能是如此。不过民风彪悍的地方,也是出好兵的地方。”

  “说的不错。如何利用好这种彪悍的民风,打造强大的军队,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周布政使,你继续说。”

  “至于辽河套地区,建立一个河套军民府。下官认为辽阳知府底蕴非常适合担任。天文地理军事,底蕴都很精通。甚至来辽东几年时间,他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话,能够和朵颜三卫的人面对面交流。底蕴是最适合担任河套军民府知府的。”

  “多才多艺,的确是比较适合的人选。”

  “至于抚顺?下官认为目前这个阶段不需要成立军民府。沈阳军民府和河套军民府,是因为直接面临朵颜三卫的威胁,最前沿地带需要军民配合。需要当地官员可以随时调动卫所军队,配合当地官府,保卫军民府的安危,所以才成立军民府。可是抚顺只有东边的女真族有些危险。但现在女真族四分五裂,并没有能够威胁抚顺的部落存在。而且女真族相比起朵颜三卫,是一个渔猎民族,对于边境的侵袭比不上朵颜三卫。因此抚顺最重要的是,如何分化管理女真部落,如何打理抚顺马市。再说沈阳和抚顺太近,辽阳、沈阳、抚顺三地距离不长,大约都是百里左右,也就是一天的行程。因此下官认为抚顺没有成立军民府的必要。”

  盛应期微微点头。

  但也没有完全相信周金的原因。

  因为军民府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以军民府是直接听命于总督衙门的。布政使司对于军民府无法实施管理。如果在抚顺也成立军民府,到时候辽东布政使司管理的地盘立马缩小一半。

  沈阳和抚顺,虽然以前都不算是大城市。

  但随着辽东开省,大开马市,沈阳和抚顺发展速度很快。未来必然会成为辽东重要地盘。周金不愿意抚顺脱离布政使司管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周布政使,你把你的想法整理一下,我在看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