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265章 更新换代2
  嘉靖八年年末,朝廷开始对北方战争的功臣进行奖赏。

  第一个就是内阁次辅杨一清。因为杨一清是此战第一功臣,虽然只是内阁次辅,但也是第一个受到奖赏的。

  杨一清加封为太傅。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别看只是虚衔,但对于文官来说,这样的虚衔可不是普通的荣誉。虽然现在活着的人当中,身上有三公称号的,也有那么几个。但那都是他们致仕的时候,朝廷给他们的体面。

  在位的时候,有机会获得三公位置的,其实少之又少。在朱厚熜当皇帝的时候,只有杨廷和有机会获得三公。

  不过杨廷和拒绝了。

  但杨廷和致仕的时候,朱厚熜没有委屈杨廷和,给了杨廷和三公荣誉。其他一些还活着的,都是早先的朝廷重臣,身上有三公荣誉的都是这种模式。和在位的时候获得三公荣誉完全不一样。

  杨一清还是现任的内阁次辅,却成为了三公太傅。

  这是为了奖励杨一清在北边战事当中的贡献。杨一清成为太傅之后,在朝廷当中级别最高。

  其他朝廷重臣都有奖励,杨一清的奖励最重。之后受到奖励的,是宣大总督刘天和。刘天和是亲自领导这场战争的,是前线总指挥,制定了进攻战术。

  功劳很大。

  再说之前蓟州大捷的时候,刘天和还是蓟州巡抚。

  可以说面对鞑靼右翼的斗争当中,刘天和在文臣当中,功劳仅次于杨一清。甚至凭借着蓟州大捷、宣府大捷、大同大捷,刘天和的名字都刻在了大明朝的历史上。

  所以进行了破格提拔。其实以刘天和的功劳,甚至可以封爵,并不比明武宗的时候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差。但文官封爵,后续有很多问题。一般情况之下,文官封爵之后,就很难担任内阁阁臣、大九卿这些朝廷重要位置。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杨廷和建议封王阳明为新建伯,给了王阳明家族一个爵位。但王琼、王阳明对于此事都非常不满,就是因为王阳明成为了新建伯之后,以后想要成为朝廷重臣会问题很多。杨廷和当时给王阳明新建伯,也是对于王阳明的一种打压。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只要皇帝喜欢,而且在朝臣当中关系不错,那么就算你封爵了,一样可以担任朝廷重臣。大明朝是有这种先例的。但这种事情少之又少。

  刘天和还年轻,一旦封爵,对他未来的仕途并不是好事情。

  因此朱厚熜并没有对刘天和封爵,而是提拔刘天和为兵部尚书兼任军事参议司副总参议,主要负责军事参议司的工作。其实事实上就是任命刘天和为军事参议司总参议。

  因为目前的军事参议司总参议李钺身体不是很好。

  李钺的年纪其实不算很大。

  李钺今年六十四岁,从年龄来说还没有到致仕的时候。但李钺到了六十岁之后,身体一直不算很好。说起来李钺在十年前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要南巡。当时朝廷上上下下都反对明武宗南下,认为这不是好事情。可明武宗是什么人,从小就是不受人约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皇帝。面对反对的大臣,特别是那些跪在前面阻止明武宗南巡的大臣,明武宗一怒之下直接对他们实施了廷杖。结果这些大臣几乎是非死即残。当中李钺的嫡次子李惠,刚刚中进士不过两年,却在这一次廷杖当中被打死。

  这对于李钺的打击很大。

  这件事情是影响李钺身体的一个很大因素。

  李钺身体真的不行了。特别是此次作战,李钺高强度工作之后,目前完全是卧病在床,根本无法处理军事参议司的工作。但军事参议司很重要,它还要继续发展。经过这几次战争,军事参议司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因为打仗的时候,朱厚熜几乎是泡在军事参议司。军事参议司的建议越来越重要,成为了皇帝和内阁的军事秘书机构。

  地位逐渐上升。

  朱厚熜不能中断军事参议司的发展。

  所以选择了刘天和。

  现在刘天和是战功赫赫,名望如日中天,而且今年才五十岁,是官员的黄金年龄。未来可以引领军事参议司十年时间,让军事参议司的地位再进一步。

  刘天和也是从一个地方总督,一跃成为了朝廷重臣。

  之后是那些武将。

  大同总兵马永和宣府总兵沈希仪。

  朝廷叙功之后,封马永为丰州侯,封沈希仪为宣城侯。算是纪念他们两个人在此战的功劳。还有那些阵亡的高级别将领,很多都追封为侯,也有一些将领是追封为伯。当然这只是追封,他们的后人最高只能是受袭伯爵,也有一些人是袭都督佥事职位。

  唯一例外的,就是姜奭之子姜应熊。因为姜家算是真正的忠烈之家,姜应熊的爷爷姜汉镇守宁夏,立下赫赫战功,升官到宁夏总兵,最后死于安化王作乱。姜应熊的父亲姜奭在宁夏也是守土有功,肃州之战立下大功。此次和土默特部落的战争当中,不仅带兵攻陷了丰州,而且又是战死在此后和土默特骑兵的战场上。姜应熊本人也不是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相反姜应熊还不到三十岁,但却是战功赫赫。从宁夏开始,包括此次和土默特万户的战争当中也是冲锋陷阵,立功无数,受到重伤,身体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恢复。

  以至于朝廷奖赏立功将领的时候,姜应熊都无法来到朝廷。朱厚熜也是理解姜应熊的情况,所以允许姜应熊在家里养伤。

  三代之功,结果姜汉、姜奭都追封为侯爵,姜应熊也被封为俞琳侯。因为姜应熊姜家就是榆林卫出身,他们的祖辈都在镇守榆林,后来三代镇守宁夏。

  姜家此战之后,也迅速的跻身勋贵行列。

  除了此战之外,还有辽东方面。

  杨镇带兵出击,袭击朵颜卫下属的部落,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因此提拔杨镇为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成为了正一品武将,以及参与此战的杨家几个族人都获得了提拔。

  当然除了他们之外,此战立下战功的战将无数。

  都要一一进行奖赏。

  “彭卿,身体如何了?”

  朱厚熜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善后的问题。

  虽然具体的工作,都是军事参议司、兵部统计,然后是都察院审核,内阁讨论,最后上报到朱厚熜这里。但朱厚熜也不是很放心。

  所以随时随刻关注此事。

  不过毕竟是年末,马上就是嘉靖九年。

  朱厚熜还需要和很多朝廷重臣见面,听听他们的汇报。现在朱厚熜就是跟土地部尚书彭泽谈这几年的土地清查工作。这几年全国不少省份都进行丈量土地,有些是清查庄田,有些是清查官田,有些是清查屯田,有些是清查宗藩土地,甚至张璁在湖广、桂萼在辽东、常伦在浙江,直接就是丈量田地。

  因此全国田地变化很大。

  交税的土地,增加了足足有两亿亩之多。之前朝廷交税的土地在四亿亩以上,朱厚熜登基不到九年之内就增长了两亿亩。也让朝廷税收是大大增加。

  这是大功劳。

  彭泽给朱厚熜汇报这个。

  不过汇报的时候,朱厚熜看出彭泽不像是几年前那样中气十足。相反看起来很是疲惫,脸色苍白,这让朱厚熜心里很是伤心。当初那个敢作敢为,亲力亲为清查庄田的彭泽老了。

  彭泽今年已经七十岁。

  和目前在内阁活蹦乱跳的杨一清相比,彭泽的身体明显差了不少。

  “皇上,臣还能够坚持。只是土地部工作繁忙,一旦土地部全面丈量土地,需要更多有能力的官员。臣建议补充强有力的官员进入土地部。”

  “嗯。”

  朱厚熜心情低落。

  在朱厚熜心中,彭泽是可以和杨廷和、杨一清他们相提并论的名臣。

  能力超强,操守很好。

  还有宰相胸怀。

  应该说只要是人,就有情绪,就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小团体。很难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摆脱这些。但彭泽却做的很好,在胸怀上,比杨廷和他们更强。

  彭泽虽然是杨廷和派系的人,但有自己的政治理念。

  和自己的政治理念不合的,就算是同一派系的官员,彭泽也会跟他疏远。这几年彭泽和蒋冕他们越走越远,跟内阁首辅费宏的关系也只是一般般,就是因为彭泽认为和他们道不同。而一些和自己有私人恩怨,或者是政敌派系的人,只要和自己的政治理念相同,彭泽却是支持的。

  看看常伦、史道他们。

  明明都和彭泽私人关系不好,甚至是敌对阵营的。但他们对于大明朝土地政策的想法,和彭泽非常相似。彭泽就没有因为恩怨打压他们,反而摈弃当年的仇怨,支持他们的做法。甚至还给皇帝推荐他们,在他们升官的过程当中,支持他们。

  这是胸怀。

  如果不是彭泽的年龄大了,朱厚熜是真想让彭泽成为内阁首辅。彭泽做内阁首辅,绝对不会比其他人差。可惜朱厚熜碰到彭泽的时候,彭泽的年龄已经太大。

  所以只能是把土地问题交给彭泽。

  现在看彭泽身体不好,连彭泽自己都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所以才会跟朱厚熜说,要调一些出色的官员进入土地部,其实就是想要给自己找一个接班人。

  “彭卿,对于这些你熟悉。你给朕推荐几个人。”

  “皇上,臣推荐三个人。”

  “说说。”

  “河南巡抚张羽。”

  “张羽?”

  “是。张羽的名声,皇上肯定是知道的,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官员。张羽担任河南左布政使的时候,支持桂副总司长(桂萼)清查宗藩土地。桂副总司长离开河南之后,张羽继续清查宗藩土地,甚至开始丈量河南土地,成果非常好。而且桂副总司长离开河南之后,负责丈量河南土地的是韩邦奇。但两年下来,韩邦奇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可以看出张羽掌控能力。”

  彭泽很欣赏张羽。

  河南是全国第一个清查宗藩土地的省份,算是开了全国的头。

  这方面来说,张羽是有贡献的。虽然桂萼是清查河南宗藩土地的带头人和负责人,但张羽是当时河南官场的头头。没有张羽的支持,桂萼也不可能清查宗藩土地。

  不仅如此,年纪大了,官场上受到了很多挫折之后,张羽不仅没有失去当年的锐气,而且还多了处理事情的手腕。看看韩邦奇这个大刺头,虽然能力很强,但也是到处惹事的主,当年可是写诗连皇帝都嘲讽的官员。可是继任桂萼的位置之后,丈量河南土地,竟然没有出现大问题。这个放在其他官员身上是很平常,但放在韩邦奇身上就非常意外。

  彭泽从这里认为,张羽掌控全局,掌控官场的能力很强。

  “嗯,张羽不错。”

  张羽年龄不小。

  今年六十二岁,正是一个官员最有经验,最成熟的时候。

  “第二个,湖广土地司司长唐龙。唐司长有资历、人稳重,处理事情不急不躁。这几年配合张璁非常顺利的完成了湖广土地的丈量工作。土地部现在需要这样稳重的官员,在丈量土地激进的时候,需要他这样的官员坐镇稳住。”

  “嗯。第三个人呢?”

  “辽东土地司司长史道。”

  “他可是到处闯祸。”

  “皇上,史道脾气急,人也激进。但正因为如此,史道也非常有魄力。而且史道不仅仅是有魄力,他还很有眼光,很有能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全国想要丈量土地,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个时候朝廷就需要史道这样有魄力、有眼光、有能力的人。臣对于史道很看好,臣认为朝廷若是能够彻底完成丈量土地的事情,绝对不能少了史道。”

  朱厚熜叹口气。

  看看这就是彭泽。

  史道这个人当年和杨廷和、彭泽他们是势不两立的。但彭泽就是看好史道的魄力和能力,因此对于史道一直是提拔有加。这一次安排自己接班人的时候,彭泽再次提起了史道。

  这样的彭泽,真的是官员榜样。这样的彭泽,朱厚熜怎么可能不喜欢。

  朱厚熜想了想道:“浙江土地司司长常伦呢?”

  说起来常伦和史道两个人是一起在浙江清查土地的。当时的级别常伦还高于史道,属于是主事的。再说常伦担任浙江土地司司长之后,在浙江丈量土地功劳也很大。但彭泽说的人当中却是没有常伦。

  “常伦适合在地方做具体事情,披荆斩棘不可或缺。”

  彭泽说的很简单。

  但朱厚熜明白彭泽的意思。常伦此人有能力、有魄力,但就是一根筋,不太会妥协。在地方冲锋陷阵没有问题,让他来土地部,来到朝廷中央协调,却是差了不少。因为到了朝廷,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你要是想要一条道走到黑,肯定会到处碰壁。

  史道此人看起来像是愣头青,但脑袋瓜很精明。

  懂得看大势,懂得平衡。

  在这方面来说,常伦的确是比不上史道。朱厚熜想了想,点了点头道:“此事朕知道了。朕会尽快安排。彭卿,你要多休息,养好身体。”

  “臣定养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