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铁十字 > 铁十字 第六十一章 尼米茨的反击(15)
  距坎普斯300多公里的海面上威武雄壮的美军舰队在缓缓向前开进漆黑一片的夜色中只听见船舶低沉的轰鸣声却看不见一丝亮光。

  尼米茨和休伊特都是十分谨慎之人越靠近里约防御圈动作就越谨慎灯光管制这种事当然不会忽视。为最大限度实现航行安全尼米茨还研究了很多方案具体到两支舰队的行动路线上经多方斟酌和考虑后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两支舰队整体呈与巴西东海岸平行的态势南下运输舰队在内圈主力舰队在外圈彼此间隔大约200公里同时主力舰队整体突前200多公里——位置在运输舰队东南方250公里处。

  这个进军阵型是大有用意的目前美军舰队的威胁主要由三者构成:第一隐匿不见的德军舰队;第二以里约为主基地的德国空军;第三隐藏在水下的德军狼群。这三种危险是不可能全部排除的必须有所取舍。尼米茨按危险程度进行了区分排名越靠前则危险程度越高。

  如为躲避岸基航空兵的打击则离海岸线越远越好但这样一来撞见德军舰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如让德军舰队撞见运输舰队尼米茨相信敌军只要一小时就能把运输舰队主力悉数送入海底去所以不能太往深海靠。

  尼米茨同时认为能在巴西海域活动的德军潜艇应该都是大型潜艇——否则难以拥有大航程越靠近海岸线则海域深度越浅越容易发现敌军潜艇踪影要反潜也容易得多所以应尽可能靠近海岸线但又不能靠太近否则会成为岸基航空兵的打击目标

  让主力舰队和运输舰队混编在一起不行一来双方速度不一二来舰队规模太大容易成为潜艇攻击的对象。离开太远也不行不利于保驾护航。

  综合各种因素并权衡利弊后尼米茨选择了这个阵型——他认为没有什么方案和战术是完美无缺的关键在于将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他的分析很有道理德军目前在巴西海域使用的xxi和xxiii级潜艇排水量都是2000吨级别浅海活动并不适宜也施展不开。但有一点美国人没想到克兰克调集30来艘潜艇的目标不是为了登陆舰队而是为了克制美军主力舰队。

  这一点很多人都感到诧异甚至欣茨也认为潜艇应该优先对付登陆舰队克兰克列举了两个重要理由:

  第一相对主力舰队美军登陆舰队的反潜意识、反潜力度一定更强;

  第二攻击登陆舰队没有太大意义一旦德军南大西洋分舰队消灭尼米茨的主力舰队就能彻底掌握南大西洋制海权那点登陆舰队在航空母舰面前算什么?一堆废铜烂铁而已!

  这两个理由折服了所有人。

  艺高人胆大的克兰克最终通过亚速尔基地调集了30余艘潜艇埋伏在美军南下的海域里为追求最大伏击效果几条潜艇前两天还放弃了对登陆舰队的攻击只专心致志南下构筑伏击圈。

  每天从里约起飞的侦察机都要对美军舰队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和梳理——目的不是使用航空兵进攻而是要分析尼米茨南下道路的可行性并安排伏击。

  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尼米茨对即将到来的风险并非一无所知恰恰相反和所有美国海军将领一样他高度重视反潜。

  在这个时空里德国潜艇对英美构成了致命威胁为提高反潜能力英美奇招迭出不断强化自身应对策略。

  对抗升级的第一步英美是将原来孤立、单独发射的深水炸弹改进为刺猬弹。刺猬弹虽然装药量不如深水炸弹但采用了系统发射模块单个发射架拥有24个炮管向前倾斜45度(如此多炮管靠在一起形似刺猬硬刺故得名)。刺猬弹发射架一般装在艇艏甲板。齐射时24发刺猬弹以很短间隔陆续发射在海中形成椭圆形弹幕潜艇一旦被笼罩在弹幕中就很难逃脱。

  一般驱逐舰可安装一套万吨条约型巡洋舰可安装两套反潜时通常2艘或4艘驱逐舰一组同时还具有快速再装填能力一小时内能倾泻数以百计的刺猬弹炸得海面下的潜艇官兵精神崩溃为止。

  1942年后英美又引入大型飞机反潜天气晴好时可发现水面下30米内的潜艇被发现的潜艇通常毁于飞机投掷的刺猬弹轰炸即便不能炸沉德国潜艇也能迫使对手越潜越深。除传统目视探测外还在飞机上安装了大型探照灯、雷达等辅助观察设施使u艇夜间上浮充电也变得不安全起来。

  为应对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德军引入了创新性的通气管技术使潜艇在不必上浮、只露出通气管的情况下就可进行充电大大改进了u艇生存率。但好景不长美国的应对措施——微波水面搜索雷达运用而生。

  这款雷达是美国利用英国磁控管生产出来的功率50kw脉冲宽度13~2usec工作频率3000mhz美军称之为sg-1型雷达。它能捕获低频雷达所遗漏的在海面上低飞的敌机还能捕获9000米外的潜望镜和30公里外的大型舰只对体型小于潜望镜的通气管发现距离大约在5000米以上。由于该距离超过g7鱼雷发射距离因此对u艇非常有威胁。

  有经验的美军雷达兵利用sg-1雷达在夜间一圈一圈地搜索周围海面探明可疑亮点后进行追踪然后从一个机械计算器上直接读取数据大多数时候这些亮点都是真实存在的通气管美军或是利用刺猬弹炸沉u艇或是迫使对手放弃攻击潜入水下而达到护航安全的措施。

  为应对可怕的雷达侦探德军启用了各种各样的雷达告警机——有捕捉水面舰艇雷达信号的有捕捉微波雷达信号的有捕捉飞机雷达信号的(他们通常波长不同)但英美也会及时更改频率使告警接收器失效。比如sg-1雷达改进后使用10000mhz频率立即废掉了德军苦心研制的告警系统。

  进入1943年德军在霍夫曼提示下开始改善通气管材质将露出水面的通气管上端更改为可削弱、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这是一举两得的考虑这些材料和涂层将来也能运用于提高飞机、车辆的隐形性能上。

  这项措施非常有效德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特种涂层成功将sg-1型雷达的探测距离压缩到2500米左右(夜间)再加上德军启用射程远、速度快的氧气鱼雷后在美军发现通气管信号前就足以占据有利发射位置进行攻击这让德军在1943年破交对抗中占据了先机大批英美货轮被送入海底再加上德国水面舰队的成长和亚速尔基地航空对抗的取胜最后迫使盟军运输船队采用的最好反潜办法就是不理会德军潜艇只管用直冲法进行硬闯。

  到1943年尾对抗局面再度升级。美国在两个领域进行重点改进:一是发展先进主动声呐;二是改进加大微波搜索雷达的功率。

  声呐一直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美德两国出于战略考虑不一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军重点发展主动声呐将声呐的探索距离从2000米左右提升到4000米以上还启用双驱联合探索——即两艘驱逐舰同时对一个海域进行探测并快速交换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差异较大就说明有异样;德国大力发展被动声呐水平独步于世界探测距离将近7000米另外德国科学家还发展了旋转基阵将原本单个声呐通过机械旋转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单波束扫描变更为多个声呐进行扇形分区扫描大大提高了探索效率。

  在这个基础上德国推出了史无前例的xxi级潜艇这是真正的“潜”艇整艘潜艇突出了水下流线型设计大幅度减少甲板炮(后来在霍夫曼的建议下干脆完全取消)流线型的躯体可在水下实现比货轮(无论胜利轮还是自由轮)更快的航行速度。另一方面该级潜艇搭载了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具有初级原始的aip功能的系统可潜伏时间大大增强从以前几个、十几个小时一直延长到54小时到xxiii级潜艇时由于排水量进一步扩大完全潜伏时间提高到88个小时。

  同时该级潜艇还引入了其他所有的先进技术如双层船壳在耐压壳外又有一层将被动声呐等设施设置在耐压壳外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用上了可探测精确方位和距离的旋转基阵声呐使潜艇不需要升起潜望镜就可以发动鱼雷攻击;还用上了线导鱼雷。

  本来二战中德国研制的线导鱼雷叫“云雀”听上去很温柔但霍夫曼指示在g9超级氧气鱼雷(长矛改)基础上使用线导功能后这玩意变成了杀气腾腾的名字——虎鲨!

  29艘xxi级潜艇上携带的鱼雷一半是虎鲨、一半是长矛改2艘领衔出演的xxiii级潜艇上全是威风凛凛的虎鲨。

  他们在深海里静静等待着猎物撞上门来……

  ps:夜里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