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57章 分歧2
  “杨公。”

  “济物兄。”

  杨廷和处理事情一向都是云淡风轻。

  在廷议的时候,就算对于自己不利,也不会随便表现出来。而是会静静地观察,静静地思考,然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杨廷和算是一个非常老道的政客,管理自己的情绪,是非常拿手的本事。

  但今天却有些着急。

  今天有好多事情都让杨廷和着急。小皇帝越来越聪明,竟然和自己公然进行政治交易。为了“新政”的顺利推进,杨廷和选择退让。可是小皇帝还是不满意,把自己单独留下来,还敲打了自己一番。

  杨廷和真的是很吃惊。

  自己选的这个小皇帝,一点都不像是十四岁的小孩子。相反精明无比,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完全适应了皇帝的位置。完全懂得如何当一个皇帝。

  敲打自己?

  明武宗活着的时候,都没有这样敲打过自己。

  当然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朱厚熜跟杨廷和说的杨慎的事情,也让杨廷和着急。毕竟杨慎是杨廷和的嫡长子。不过和朱厚熜结束谈话,杨廷和并没有直接回家见杨慎。因为杨廷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杨廷和在回家之前,先找了彭泽。

  彭泽体貌轩昂,六十一岁的年龄,还经历过削职为民的事情,但丝毫不见任何的颓废。相反得到起复的命令之后,用最快的时间回到了京城。

  接受了清查庄田的任务。

  这些天一直是风里来雨里去。每天都要和当地官员、勋戚下人,还有一大堆其他人扯皮。清查庄田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彭泽手中没有那么多的人。虽然彭泽是总负责,而且还是督察院左都御史,但其实能够指挥的人数有限。

  想要完成清查庄田的任务,他必须要和地方官员合作。

  一旦地方官员给你设套子,或者地方官员来一个阳奉阴违,那么整个清查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彭泽已经上疏,要求督察院派人巡抚顺天。

  不过别看事情困难,但彭泽是一个越战越勇的人。六十多岁的年纪,在外面不停的奔波,丝毫不见疲惫,反而精神奕奕。

  “杨公,喝茶。”

  彭泽对杨廷和很是恭敬。

  其实说起来彭泽和杨廷和是同一年生人,但杨廷和少年才子,比彭泽中进士早了12年。在科举道路上,杨廷和是彭泽的前辈。杨廷和在官场上已经四十年时间,而彭泽当官还不到三十年,这就是资历的差距。不过彭泽虽然中进士的时间晚很多,但升官速度一点都不慢。

  而且彭泽完全是靠着功劳,一步一步升上来的。

  都是实打实的军功。

  平定了正德朝大量的农民起义,在正德七年的时候就已经升任为太子太保、督察院左都御史。之后担任过总督川陕、陕甘总督等等,都是领兵作战。

  作为一名领兵打仗的文臣,彭泽的地位是很高的。

  可是面对杨廷和,彭泽却是很尊重。

  这不是彭泽阿附杨廷和,而是真真正正的尊重。尊重杨廷和这个人,支持杨廷和的政治主张。

  “济物兄,投献土地和受投之家一并问罪,你是怎么考虑的。”

  杨廷和没有喝茶。

  而是很直接的问了问题。

  彭泽先是一愣,不过很快道:“杨公,此次清查庄田,我发现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地方上侵吞民田,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那些人完全是目无王法,为了侵吞民田,什么事情都干。因为侵吞民田发生的惨案多的数不胜数,不知道多少人因为权贵侵吞民田流离失所。若这种情况放任下去,以后将会回天乏术,国将不国。权贵庄田不用说,权贵爪牙在地方也是侵吞民田,地方官府勾结地方豪强隐匿土地、隐匿人口,可谓是嚣张跋扈。京畿地区,首善之地,却流民遍地。杨公,我大明现今已到了千钧一发之时,稍微不慎,将会万劫不复。而首要问题就在于土地。侵吞民田之风无法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亲身经历,都是不能完全理解的。

  彭泽就是如此。

  此次清查庄田,顺便看了一下地方的情况,让彭泽这样见识过残酷战争的人,都感到毛骨悚然。京畿地区权贵遍地,因此各种侵吞民田的现象就更加严重。

  权贵侵吞民田,权贵的那些亲戚、家奴也在侵吞民田。

  为了侵吞民田无所不用其极。

  收税田地越来越少,都直接影响朝廷财政。朝廷财政崩溃,是朝代末期最大的问题。因此彭泽才会如此的紧张。

  “杨公,侵占民田之风,若不能制止,大明百姓如何生活?他们必然会成为流民,流民会成为暴徒,暴徒会成为土匪,一旦土匪遍地,最终会颠覆我大明江山。然相比起侵吞民田,隐匿土地,也就是投献之风规模更大更普遍,带给大明朝的危险更大。大部分农民开始投献,是为了避开繁重的赋役,想要得到权贵的庇护。但到了现在,有无数奸猾之徒,利用投献,巧取豪夺,侵占民田。而权贵对于投献之土地,也不会详加甄别。反正最后出事情,只要把这些土地交出去就可以。没有处罚,他们就毫无忌惮,毫无畏惧。梁阁老(梁储)之子梁次滤不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会毫无顾忌的接受别人的投献。投献土地越多,隐匿土地就越多。而隐匿土地越多,给朝廷交税土地就越少,最后导致朝廷税收减少,导致朝廷财政崩溃。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只有把投献之家和受投之家一并处置,而且同一罪名,才能够让他们畏惧,让他们停止侵吞民田、隐匿土地的行为。”

  彭泽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太严重。

  北直隶、京畿地区,这可是京城周围,号称是首善之地。但彭泽去调查的时候,京畿地区竟然也有大量的流民。彭泽早年带兵镇压过大量的农民起义。

  比谁都清楚,这些所谓的暴民是怎么出现的。

  其实都是失去土地的流民,或者是遭遇灾害的灾民。若是有一口吃的,他们怎么会沦落为流民,怎么会沦落为灾民。侵吞民田是造成流民遍地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而投献土地,则是造成权贵隐匿土地最佳的方式。

  损害的都是朝廷利益。

  杨廷和静静地听完彭泽的话,道:“济物兄,那你可知道目前大明朝投献和受投最多的是哪部分人?”

  “读书人。”

  彭泽没有遮遮掩掩,很痛快的回答。

  彭泽也是寒窗苦读多年,靠科举当官的读书人。对于现在很多事情,当然比谁都明白。在杨廷和面前,他也没有扭扭捏捏,很直接的说出了目前受投土地的主流。

  科举的读书人,他们是受投土地最多的人群。

  “是,就是他们。济物兄,你要知道,我朝对于读书人有优免,其中一个就是优免一定的徭役。很多人为了避开徭役,就会投献到秀才、举人名下,当然也包括进士名下。要是投献和受投同罪,那么我朝大部分读书人都有罪。你可知大明朝的根基就是读书人。”

  杨廷和很是着急。

  彭泽是自己这边的大将,这一点谁都知道。当年王琼和杨廷和争斗,无法对杨廷和本人下手,就对杨廷和的大将彭泽下手。朱厚熜登基之后,杨廷和为了让彭泽起复,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

  现在彭泽要把投献和受投的,一并治罪。这让别人看到了,都以为是自己的意思。这怎么可以。

  “杨公,话是如此,但现阶段这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朝读书人越来越多,和开国之时相比,完全是不同的规模。若不制止投献之风,几十年之后我朝将会失去能够征发徭役的田地,到时候我朝徭役怎么办?且投献规模越来越大,那些人就会隐匿土地,减少田赋,几十年之后朝廷税赋要如何?”

  彭泽这段时间清查庄田,真的想了很多。

  赋役。

  这可是维持朝廷运转最重要的东西。而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基础就是依附在土地上的税收。也就是说农业税是大明税收的根基。

  所谓的商业税,在目前的大明财政当中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朱元璋本人就是农民,因此税收的制定上,基本上就没有考虑过商业税,完全是基于田地的税收。

  明朝末年的崩溃,也是因为基于田地的税收出现问题,而不是所谓的商业税出现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朝廷能收税的土地越来越少,而朝廷需要的税收越来越多。彭泽也是进士出身,熟知中国历史,知道土地的重要性。前面的那些朝代,都是因为土地出了问题,才会动乱。

  大明朝现在也到了这样的危机上。

  必须要解决。因此彭泽恳切道:“杨公,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真正解决大明朝财政问题。纵观我大明朝,唯杨公可解决此事,可中兴我大明。”

  彭泽信任杨廷和。

  认为这些问题,只有杨廷和可以解决。现在的朝廷重臣当中,也只有杨廷和可以担当此任。

  杨廷和看着彭泽一脸期待的样子,道:“济物兄,你说的很有道理。然现在我们清理冗员、清查庄田,已经和勋贵、外戚、内官为敌。勋贵、外戚、内官,乃是大明朝目前最大,也是最紧迫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他们需要朝廷稳定,需要朝臣团结一心。若因为其他的事情掀起纷争,会影响我们清理冗员和清查庄田的工作。等我们先完成清理冗员、清查庄田,完完全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再考虑下面的问题。解决事情要一步一步解决,千万不要想着一次性解决所有的事情。”

  “杨公所言甚是。”

  彭泽连连点头。

  彭泽突然感觉自己太鲁莽了,杨廷和比自己想的还要周到。现阶段应该是解决勋贵、外戚、内官,不应该四处树敌。彭泽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差一点坏了杨廷和的大事,差一点坏了朝廷大事。

  “济物兄,你的投献和受投,就局限在庄田,局限在勋戚当中。”

  “杨公,我明白了。”

  看到彭泽的保证,杨廷和才放下了心。

  真的是松了口气。

  大明朝有多少读书人,有多少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有多大的比例牵涉投献土地,杨廷和自己都说不好。甚至在杨廷和看来,基本上没有人可以逃脱。

  就算没有接受别人的投献,自己家族的族人投献,估计所有读书人都有过。这样的读书人阶层,杨廷和可没想过得罪他们,而且杨廷和也不认为他们有问题。杨廷和认为大明朝的问题是出在权贵阶层,出在勋贵、外戚、宦官这些人身上。

  甚至出现在皇家身上。

  看看那些藩王,才是大明朝真正的蛀虫。

  大明朝本就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皇家给士大夫一些优免的政策,不是应该的吗?只是彭泽此人脾气刚硬,认准的事情不会随便转弯。所以面对彭泽,要拐着弯说服他。

  好在彭泽信任杨廷和,觉得杨廷和说的是对的。要是其他人,想要说服彭泽,可没有那么容易。

  “济物兄,清查庄田你要多受累。”

  “杨公,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