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198 分权六部
  时间过得还是很快。

  嘉靖四年。

  三月份刘天和、周尚文击溃鞑靼右翼,蓟州大捷轰动天下,开始了嘉靖四年最佳开局。四月末开始,河南按察副使桂萼在开封对于周王土地进行清查。五月份,总制蓟州军务的刘天和开始负责建设承德新城,得到了周围草原部落,还有兀良哈万户、朵颜三卫的同意。七月份总制云贵军务的姚镆,率领朝廷兵马和土司部队攻克了水西安氏的老巢黔西,彻底肢解了贵州最强大的土司水西安氏。

  八月份朱厚熜诞下皇子,让朱厚熜的皇位更加稳固,稳定朝野重臣之心。接着朝廷决定派人审核桂萼对于周王土地的清查情况。更重要的是,朱厚熜接到了市舶总司副总司长林富递上来的玉米种子。所有人都不清楚的是,有了玉米之后,很多贫瘠的土地上,以后都能够种植粮食。或者说很多以前人类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以后也能够有人类生存。

  可以说进入嘉靖四年之后,好事连连,朝廷完成了很多事情。

  时间过得也很快,慢慢的北京迎来了下雪,时间也进入了十一月份。朝廷派遣河南核实周王土地情况的钦差,已经上奏朝廷,确认了真实性。

  既然真实就好办了。

  桂萼从正四品的按察副使迁为从三品的左参政,继续负责清查周王土地,包括周王一系其他宗室的土地情况。桂萼在给朱厚熜的密折上,信誓旦旦的表示,只要河南清查宗藩土地,必然能够给朝廷增加二十万顷的交税土地,能够给朝廷增加三百万石的税收。

  有了桂萼的保证,朱厚熜当然是更加支持桂萼。

  给桂萼升官,让他成为从三品的左参政,就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朱厚熜是支持桂萼清查宗藩土地的。之后朝廷立马是派人斥责周王侵吞土地。

  先是处理了伊王一系,现在又是斥责周王,都让不少宗藩感到威胁。如果是开国早年的时候,说不定就有宗藩想要造反。可是经过这么多年,加上明武宗时期安化王叛乱和宁王之乱,都轻松的被朝廷镇压。因此现在很多宗藩都没有胆量,也没有实力造反。他们只能是对于朝廷软对抗,不配合朝廷,同时造舆论,给朱厚熜和朝廷压力。

  整体来说朝廷情况很好。

  应该说朱厚熜登基快五年时间,整个大明朝算是蒸蒸日上。虽然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相比起土木堡之变之后,一直在下降的国势来说,这五年的情况是真的大好。应该说杨廷和新政,给了朱厚熜足够的底气,那就是朝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过随着改革慢慢的深入,各种矛盾也是越来越大。

  就像是现在。

  武英殿。

  召开廷议,四十五岁的鸿胪寺卿严嵩在皇帝和重臣面前是侃侃而谈。

  “除了在天津、南京设立鸿胪寺下属机构之外,还应该在辽阳、大同、兰州卫三个地方也下设鸿胪寺机构。以后不管是海外之国的事情,还是北疆草原部落的事情,只要是涉及到外事,都应该是鸿胪寺全权负责。”

  “皇上,此乃乱制之策,祖制不可改。严介溪(严嵩)目无祖制,狂言妄语,应该予以处罚。”

  廷议当中,礼部尚书汪俊可是气坏了。

  汪俊是弘治六年的进士,虽然在殿试当中排名四十几名。但汪俊在会试当中是会元,是名副其实的才子。而且多年在翰林院和礼部,因此平时都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但现在不一样。

  汪俊是吹胡子瞪眼,斥责严嵩,就差说严嵩是“乱臣贼子”。

  因为实在是太生气。

  这一年来,上蹿下跳,成立了医学堂和女医学堂的杨慎,要求越来越多。杨慎目前身兼一大堆的职务,管理的东西也非常多。

  负责目前朝廷最重要的几个“报纸”,又在翰林院、鸿胪寺都有职务,还是国子监祭酒。杨慎现在要的就是扩充国子监的实力,要求全国学堂,不管是官办学堂,还是私人学堂,都要接受国子监的领导,接受国子监的监督。

  还提出了远大的目标。

  包括在全国成立更多的官办启蒙学堂,还有模仿医学堂,成立一些类似当年太学堂、国子监这样的高等学堂。对于这个计划,要求户部支持,给国子监拨款。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

  杨慎还要求,礼部从此放弃这方面的权力。其实杨慎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科举考试,也纳入到国子监的管理范围。可是这个问题太敏感,而且对于礼部来说,这是重中之重的权力,所以没有说出来。

  杨慎彻底要把国子监成为大明朝的教育部。

  但就算是没有把科举纳入国子监管理范围,可是杨慎想要把教化职能从礼部剥离到国子监,依旧是让礼部勃然大怒。礼部上上下下,对于杨慎的要求,都是严厉斥责。认为国子监就是国子监,不可能成为“教育部”。礼部管理教育千年,岂能让国子监拿走。

  特别是国子监要成立大量学堂的计划,更是受到礼部的反对。礼部认为这个应该是礼部的事情,而不是国子监的事情。毕竟一旦把这个交给国子监,那么以后教化上礼部就插不上手,还有户部的拨款就直接去了国子监。这是礼部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此已经是在廷议当中,唇枪舌剑一番。

  但礼部还没有完全从杨慎这里回过神,鸿胪寺卿严嵩又开始“作妖”。严嵩和杨慎一样,都是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其实就是扩充鸿胪寺的实力。

  为了扩充鸿胪寺的实力,严嵩要求所有明朝国内之外的外事事物,都应该交给鸿胪寺负责。不管是海外之国,还是草原部落,以后和他们交往都是鸿胪寺的权力。

  这让礼部尚书汪俊是再次勃然大怒。

  因为这也是在侵犯礼部的利益。礼部在六部当中,应该说很尊贵,地位不算是太低。多少内阁阁臣,都是从礼部尚书过渡的。但礼部的很多权力,看起来很重要,但其实没有多少权力。只是比较尊贵而已。

  真正有权力的只有几个方面。

  但杨慎和严嵩,却是在挖走礼部最重要的几个权力。这是汪俊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何为祖制?内阁的存在是否违背祖制?去年成立的市舶总司是否违背祖制?”

  严嵩丝毫不在意汪俊。

  虽然汪俊在朝野名声不错,而且还是礼部尚书。相比起来严嵩不管是资历、名声、级别都差了汪俊一大截,但严嵩是真的不怕汪俊。

  因为严嵩是目前蒸蒸日上的官员。

  是受到皇帝宠信的臣子。他做的一切都是在贯彻皇帝的意志,而汪俊这样的老臣子早就应该退出舞台。这是严嵩的想法。

  所以严嵩直接反驳汪俊道:“时移世易,做出改变也是应该的。从去年开海之后,市舶总司关税收入增长足足有十七倍之多,各国海商逐渐增多。去看看海贸重要港口,那真是海船云集。包括北边重开马市之后,边贸迅速增长,每年都有无数的商人在马市交易。市舶总司已经开始接管马市,这就是变化。以往可有如此的变化?边贸、海贸迅速增加,涉及到边贸和海贸的问题也开始增多。鸿胪寺增加地方机构,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边贸和海贸的需要。难道这些边贸和海贸的整顿,礼部要派人管理?”

  严嵩话锋锐利。

  根本不给汪俊这个礼部尚书面子。

  整个廷议因为严嵩和杨慎,弄得是争论不休。朱厚熜在上面坐着,对于这些纷争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因为朱厚熜知道,这都是利益之争。

  改革就是如此。

  朱厚熜加强国子监和鸿胪寺的权力,必然会导致其他机构的权力下降,必然要从其他部门抢夺权力。但这是朱厚熜支持的事情。朱厚熜一直认为,朝廷只有六部拥有行政权力,六部的权力太大。

  应该分权。

  所以朱厚熜是放任严嵩和杨慎,代表新兴力量和礼部争权。严嵩和杨慎都是一等一的才子,和汪俊这些礼部官员打嘴仗,丝毫不落下风。

  相反说的汪俊节节败退。

  朱厚熜很喜欢。

  等到争论一个多时辰之后,朱厚熜才道:“好了。边贸、海贸越来越繁荣,肯定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在那些商贾云集的地方,有一个调节这些纷争的机构也是应该的。这个事情交给鸿胪寺最合适,鸿胪寺有在广州成立这种机构的经验,也有和海商打交道的经验。总不能礼部派人去和这些商人斤斤计较。礼部去做这种事情,朝廷颜面何在。费卿,你认为呢?”

  “皇上,臣也认为和海商、边商打交道,鸿胪寺比礼部更为合适。”

  费宏感受到了新兴力量对于旧的六部冲击。

  但最后还是支持严嵩。

  因为和那些商人交流,礼部怎么都不合适。礼部这样的部门,如果放低姿态和商人接触,那么成什么了。

  “嗯。”

  朱厚熜点头。

  道:“其他人呢?”

  朱厚熜看了杨一清和蒋冕。

  这两个人作为内阁次辅,在内阁话语权还是很重。甚至费宏这个内阁首辅处理事情的时候,都要看他们两个人的脸色。杨一清年纪很大,马上就是七十一岁。

  但身板依旧很好。

  没有了杨廷和之后,杨一清在内阁真的是横着走,因为没有人是杨一清的对手。所以他站出来道:“礼部不适合跟商人打交道。”

  汪俊脸色变得难看。

  鸿胪寺,一个本来只是摆设的部门。或者说以前鸿胪寺的事情,基本上都要接受礼部的指导。可是这两年随着开海,鸿胪寺的地位开始提高。严嵩成为鸿胪寺卿之后,更是一直想着让鸿胪寺成为和六部平起平坐的部门。

  这是六部官员都反对的。

  但鸿胪寺的权力一直在增加是大家都看得见的。

  “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鸿胪寺把设立下属机构的计划递交给内阁,内阁审核之后交给朕。”

  “臣遵旨。”

  “臣遵旨。”

  朱厚熜搞定了鸿胪寺的事情之后,对杨慎道:“国子监想要管理和监督全国的学堂,这个事情太大。”

  朱厚熜是支持杨慎的。

  甚至应该说,让国子监管理和监督全国学堂,是朱厚熜和杨慎说的。但这个事情也不能太操之过急。教化,这是礼部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权力之一。礼部当然是不愿意轻易交出来。

  礼部的反对声音非常大。

  甚至很多官员都反对,因为那些读书人可不愿意又有一个管理他们的机构出现。还有就是那些私学,他们更是反对朝廷管理私学。正因为反对力量太大,就是朱厚熜也不好强硬推行。因此朱厚熜想了想道:“此事没有先例可循。既然国子监提出来了,朕也想先试试,先在一些省份试试效果如何。浙江文风鼎盛,才子辈出,可以作为一个试点。贵州教育落后,是需要朝廷支持的地方,也算作一个。还有就是辽东,辽东开省不久,且移民众多,正需要统筹安排。就这三个省份,国子监全权负责管理和监督这三个省份的教育。不管是官学还是私学,包括地方学政,以后都归国子监管理。先看看效果,若效果出众,就支持国子监的主张。若情况不好,那么再终止。杨师(杨慎),你觉得呢?”

  虽然杨廷和致仕,但朱厚熜对于杨廷和的嫡长子杨慎,依旧是给足了面子。

  很是尊重。

  朱厚熜那么多的经筵讲师,唯一被朱厚熜称为“师”的只有杨慎一个人。甚至在公开场合,朱厚熜都是叫杨慎为“杨师”。这是为了给杨慎造势,提高杨慎的地位。

  因为相比起其他人,杨慎正在做的是“文化”改革。

  这个更困难。

  很容易招致口诛笔伐。所以更需要杨慎有更高的地位。在一些省份先试试效果,这是朱厚熜一直以来的办法。就像是都察院改革,也是先在浙江和河南试试。等大家习惯了,再推广到全国。也算是一种妥协,更是一种谨慎。任何改革都不能大张旗鼓,没有任何准备就全面铺开。还是要积累经验,慢慢的推广开来。

  “臣定当努力发展三省教育。”

  “好。”

  整个廷议,讨论的事情不少。

  但最后最受伤的就是汪俊,最受伤的就是礼部。虽然朱厚熜并没有完全支持杨慎和严嵩的主张,但他们主要的主张,还是得到了朱厚熜的支持。

  结果是礼部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汪俊的脸色是真的不好看。

  不过朱厚熜倒是比较高兴。因为严嵩和杨慎冲锋陷阵,算是往前进一步,对于朱厚熜整体改革计划有很大的助推作用。而且这只是一小步,因为礼部还是实力不足。

  抵抗力不足。

  未来想要从其他一些有实力的部门分权,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彭卿(彭泽)留下,其他人退了。”